世良情感网

“中国想成为发达国家,就必须向日韩一样成为消费大国,”在上个月底的天津经济论坛会

“中国想成为发达国家,就必须向日韩一样成为消费大国,”在上个月底的天津经济论坛会上,女专家金刻羽痛心疾首地呼吁全民消费、向日韩学习,她还说,我们总是说自己科技、AI多多厉害,但除非像日本和韩国那样成为消费大国,否则永远富不起来,你觉得呢?   中国过去40年靠出口和大量基建站稳了全球制造业头号位置,也一度被全球看作经济奇迹的典范,但这种依赖外部市场的做法,在当前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全球需求起伏大背景下,已经显示出不少隐忧。   今年上半年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居民消费贡献率依旧不高,家庭消费占GDP比例长期保持在40%左右,不仅远低于美国,更比日本和韩国都要低了不少。   金刻羽强调了日韩经验,历史上日本和韩国也都经历了制造业腾飞,然后逐步将重心转到国内消费,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消费能力突飞猛进,逐渐成为支撑经济的主心骨。   韩国则抓住服务业改革的机会,放开旅游、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市场,最终让国人“敢花钱、愿意花”,打造了稳定的内需市场,这两个国家用事实说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注重消费和民生才是持续富裕的关键。   中国不少人习惯了攒钱,整体消费信心不高,居民对大额花销持谨慎态度,生活里“降级感”和实用主义越来越常见。   收入差距大、房价高、养老压力,还有教育和医疗负担重,这些都让大家不敢轻松消费,俗话说,“有钱没胆用”,没有保障谁都不敢放心买买买,更何况当下就业环境没以前宽松,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家庭核心观念还是优先存钱防风险。   出口转内销这条路,在实际操作中并没那么顺利,以前工厂拼出口,现在市场不好后,很多企业推动产品转向国内,结果却发现外销的高端商品在国内定价偏高,买账的不多,老百姓一看价签就犹豫。   如果压低价格企业利润又扛不住,最后只能放缓生产甚至裁员,现在的年轻人跟父辈花钱观念大不同,他们注重品质、性价比,也希望有更多新奇服务,但收入不稳时只会更精打细算。   对“消费大国”这个目标,社会争议很大,认同的人认为消费是大国社会升级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稳定的基石,质疑的人觉得别忽视中国制造的根本作用,大家生活工作离不开庞大的产业支撑,还有声音认为仿照美国或日本并不现实。   美国之所以能让全民消费超过大多数国家,和美元特殊地位分不开中国体量不同,直接照搬容易出问题,每年那么多人靠工厂吃饭,如果为提升消费硬砍制造,失业和社会稳定就成大麻烦。   但有不少专家和政策层面都已达成一些共识,就是必须让更多人有钱花、敢花钱,要让收入分配更公平,逐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同时还得完善社保,降低养老、看病、教育等开支“堵点”。   很多地方政府开始为服务业松绑,想办法吸引投资、提升服务体验,比如有些地方医院市场化改革,或鼓励本地旅游、文化创意开发,为老百姓带来新消费机会,间接拉动就业与产业升级。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金刻羽:除非成为消费大国,否则永远不会成为富裕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