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日本的轨迹深刻揭示:缺乏政治与军事自主权的经济繁荣,犹如沙滩筑城。当经济巨人沦为

日本的轨迹深刻揭示:缺乏政治与军事自主权的经济繁荣,犹如沙滩筑城。当经济巨人沦为政治矮子、军事瘸子,再亮眼的GDP也不过是霸权砧板上的鱼肉,风浪一来便荡然无存。

核心技术无法外购,产业升级不能坐等,国际地位难以乞求。唯有像华为海思般深耕核心技术,如宁德时代般布局全球产业链,似比亚迪般构建全链条优势,才能在变局中站稳脚跟。

战后日本的经济崛起曾是一段传奇。从上世纪60年代起,这个资源匮乏的岛国以惊人速度跃升,1968年超越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87年更将全球第二的位置收入囊中。彼时的日本制造业风头无两:汽车穿梭于全球街巷,半导体产业尤其强势,1987年DRAM芯片全球份额高达80%,一度让美国同行难以招架。

然而,当日本的经济锋芒触及美国的霸权底线,一场精心布局的压制随之而来。美国的手段精准而凌厉,从产业到金融层层递进。

在产业领域,针对日本汽车的强势出口,美国1979年通过《日美汽车贸易协定》,以“自愿限制”之名给日本车企套上枷锁,同时要求其赴美建厂,实则釜底抽薪;半导体领域更不留情,1986年《日美半导体协议》强制要求美国芯片在日市场占比达到20%(后提至30%),甚至对日本半导体产品征收100%惩罚性关税,硬生生将其从巅峰拽落。

金融战场的打击更为致命。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对美元汇率两年内翻倍(从1:240升至1:120),直接削弱日本出口竞争力。为对冲影响,日本政府大量印钞催生资产泡沫,而1989年央行突然加息又刺破泡沫——股市暴跌70%,地价腰斩,日本经济由此陷入“失去的三十年”。

如今的日本早已不复当年风光:半导体全球份额跌至10%以下,被韩国、中国台湾地区远远甩开;汽车产业虽仍存根基,但在新能源赛道已被中美超越;经济长期停滞,人均GDP从1995年的4.9万美元降至如今的3.4万美元,与韩国持平,彻底沦为二流国家。

日本的轨迹深刻揭示:缺乏政治与军事自主权的经济繁荣,犹如沙滩筑城。当经济巨人沦为政治矮子、军事瘸子,再亮眼的GDP也不过是霸权砧板上的鱼肉,风浪一来便荡然无存。

当下,全球化遇阻、科技竞争加剧,日本的教训愈发清晰:核心技术无法外购,产业升级不能坐等,国际地位难以乞求。唯有像华为海思般深耕核心技术,如宁德时代般布局全球产业链,似比亚迪般构建全链条优势,才能在变局中站稳脚跟。历史永远偏爱掌握主动权的“硬核玩家”,而非任人操控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