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特朗普表示普京欺骗了他之后,美国政府对俄罗斯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不仅特

特朗普表示普京欺骗了他之后,美国政府对俄罗斯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不仅特朗普称美国将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武器,还即将推出一项制裁,将极大程度断绝俄罗斯的经济收入。   俄乌矛盾演变成国际博弈的焦点,欧美自冲突爆发后轮番加码制裁,冻结俄方资产、限制科技出口、切断贸易通路,手段看似无所不用其极,可现实远比理想复杂。   过去两年虽然俄罗斯经济受到一定冲击,通胀抬头、部分领域发展受阻,但因为它能源出口收入庞大,自身可以转向亚洲等新兴市场。   加上与中国等国用本币交易,那些试图用美元体系施压的努力,实际威力被大大削弱,俄罗斯不仅坚持住了出口,还趁机调整贸易结构,这让欧美防线缝隙频现。   本次美国主导的新一轮制裁焦点,是对进口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加征高达500%的惩罚性关税,只要有哪个国家继续买俄的能源,无论是石油还是天然气,都要为此付出极大成本。   在全球能源高度依赖的现实下,完全切断并非易事,很多欧洲国家西班牙、法国,在天然气供应上对俄罗斯依赖很深,即使有替代计划和新管道项目落地,真正彻底摆脱俄能源供应至少要好几年,并非短期能实现。   高关税一旦实施受伤的不只是俄罗斯,还有依赖这些能源的欧洲企业和民众,这种双输局面,令欧盟成员国内部就制裁措施意见巨大分歧。   匈牙利、斯洛伐克这样的小国家,为了维持经济甚至明确反对对俄能源禁令,有的德企为了用上价格低廉的天然气,不惜把部分工厂迁移俄罗斯,这就是现实利益权衡下的实际选择。   美国在制裁方案中预留了“豁免条款”,即总统拥有一定灵活操作空间,这些政策是否会被坚决执行,实际更多取决于白宫当局或者未来届政府的态度,嘴上喊得很狠背后却留了退路。   这种所谓“终极制裁”更多起到对外亮剑、争取选民支持的政治效果,美国不仅自己没做到彻底封锁,一些燃料和能源还通过第三国进入本土市场,部分企业也用灰色手段间接保持对俄供需关系,实际操作与宣传的大义凛然存在很大落差。   俄罗斯试图通过和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国加强合作,拓宽能源出口市场,也在国际法律和金融层面对欧美展开反击,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申诉,全球能源贸易的结算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以本币结算在俄中、俄印等贸易中比往年更常见。   这些新变化正在削弱美元和欧元作为全球能源贸易“通行证”的地位,从制裁效果来看,欧美并未形成预想中那种“致命一击”。   欧美自身也在承受反噬,许多在俄投资的欧洲企业被迫撤离、关停业务,损失巨大,据公开数据显示,仅德国企业在俄损失就高达数十亿欧元,欧盟成员国之间对如何应对高昂能源费用的矛盾越发突出。   信息来源:齐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