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佟大为的父亲在一次执行公务中不幸受伤成了植物人。为了唤醒父亲,佟大为采用中医方法对父亲针灸,没想到父亲沉睡了20年后奇迹般地醒了过来。 佟大为1979年出生在辽宁抚顺,家里条件不算富裕,但父母恩爱,日子过得踏实。父亲佟振军是交警大队的民警,母亲白洁在市图书馆上班,还有个姐姐佟玲,比他大三岁。小时候,佟大为最喜欢的事就是放学后跳上父亲的摩托车,风呼呼地刮过耳朵,父子俩一路笑着回家。母亲下班后总会带几本书,晚上给姐弟俩讲故事,家里虽简单,却总有笑声。1985年,一切都变了。父亲在执勤时被一辆失控的货车撞倒,头部重伤,抢救后成了植物人。母亲才34岁,面对昏迷的丈夫和两个年幼的孩子,选择了咬牙撑下去。她每天在医院和家之间跑,喂饭、擦身、换床单,样样亲力亲为。家里那台老收音机再没响过,母亲的头发也慢慢白了。 佟大为六岁就学会了帮家里干活。八岁时,他开始自己做饭,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手上经常被油烫出泡。初中毕业,他没选读高中,而是上了中专学电工,想早点赚钱养家。课堂上,他认真记笔记,课后练习焊接,手上满是烫痕。1996年,他在学校附近看到剧组招群演,一天20块的报酬让他两眼放光。他穿着借来的戏服,在片场跑来跑去搬道具,累得满头大汗。一位导演看他卖力,拍着他的肩说有表演天赋,建议他考艺术院校。这话点醒了佟大为,他回家跟母亲说了想法。母亲正在缝衣服,抬头看了看他,点头说会全力支持。1997年,他考上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大学期间,他一边上课一边接广告、配音、话剧,晚上在宿舍啃冷饭,从没跟家里要过钱。毕业后,他凭《玉观音》里的杨瑞一角崭露头角,2007年《奋斗》里的陆涛让他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父亲的病情一直是佟大为的心病。母亲守在父亲床边二十年,从没想过放弃。佟大为小时候常去医院,帮着擦父亲的手臂,把学校的事讲给父亲听。长大后,他把父亲转到北京最好的医院,买了两套房,一套给姐姐,一套和母亲住。2003年,他在拍《玉观音》时看到剧本里提到针灸救人,动了心思。他找了剧组的医务顾问问针灸的事,又跑去中医诊所咨询。老中医说针灸可能刺激穴位,但父亲的情况希望渺茫。佟大为没灰心,买来《黄帝内经》和针灸书,还弄了一盒银针。他先在自己身上练,针扎进皮肤,疼得他直皱眉,手臂上留下无数针孔。他练了上千次,扎得手稳了,才敢在父亲身上试。2004年,他开始给父亲针灸,选了手太阴肺经和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每次都小心翼翼。每次扎完,他都会凑到父亲耳边,讲拍戏的趣事,盼着父亲能听见。 年复一年,父亲没一点反应。母亲看着儿子忙碌,心疼却不说。佟大为拍戏再累,也坚持每周去医院给父亲针灸。他不信奇迹,但信坚持。2006年10月的一天,他在医院给父亲扎完针,顺手放了张全家福在枕边。收拾针具时,他注意到父亲的手指动了动,紧接着眼皮颤了颤,慢慢睁开了眼。佟大为愣在原地,泪水止不住地流。母亲冲进病房,看到丈夫醒来,哭得说不出话。父亲的声音微弱,断断续续地说了句关心儿子的话。二十年的等待,换来了这一刻的重逢。 父亲醒来后,佟大为把父亲接到北京的康复医院,请了专业康复师。父亲佟振军虽然行动不便,但能认出家人,开口说话。母亲白洁终于能喘口气,她每天陪着丈夫做康复,脸上有了笑。佟大为的事业没停下脚步。2011年,他在《金陵十三钗》里演狙击手李教官,片场一遍遍调整动作,拍完后走上金球奖红毯,成了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男演员。2013年,他凭《中国合伙人》里的王阳拿下百花奖最佳男配角,颁奖礼上他拿着奖杯,笑得腼腆。2024年,他主演的《错位》和《玫瑰的故事》热播,角色深入人心,观众刷屏讨论他的台词。 生活上,佟大为和妻子关悦2007年结婚,感情一直很好。关悦常去片场探班,提着装满饺子的保温盒。他们育有两女一子,家里墙上挂满孩子们的画。关悦还常陪公婆散步,推着轮椅在小区走,孩子们在后面跑。2016年,佟大为被联合国妇女署任命为国别亲善大使,接过证书时掌声不断。他把公益当作责任,参与了不少慈善活动。如今,他还是那个忙碌的演员,常和父亲一起看电视。父亲指着屏幕上的他,笑得露出牙齿。母亲端来水果,一家人围坐,日子平淡却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