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37年,8岁的刘思齐正在延安一处舞台上表演话剧。她眉头一紧一松间牵动着全场观

1937年,8岁的刘思齐正在延安一处舞台上表演话剧。她眉头一紧一松间牵动着全场观众的心,让观者不禁留下泪来。毛主席看着台上小小的一只,感觉十分喜爱。演出结束后,他连忙找人打听刘思齐的情况。 刘思齐1930年出生在上海,家里的革命气息从她一出生就注定了她的不平凡。她的父亲刘谦初是中共早期的重要人物,担任过山东省委书记,1931年在一次行动中被国民党逮捕,英勇牺牲,年仅34岁。牺牲前,他给未出生的女儿取名“思齐”,寓意思念齐鲁大地。母亲张文秋也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1926年加入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与毛主席结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失去丈夫后,张文秋独自抚养刘思齐,带着她辗转于革命前线,生活虽然艰苦,但信念从未动摇。 1930年代中期,张文秋改嫁,带着刘思齐来到延安。延安的生活条件简陋,窑洞里冬天冷得刺骨,夏天闷热难耐。刘思齐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跟着其他孩子一起挑水、种菜。她常听母亲讲父亲的故事,那些关于牺牲和奉献的往事在她幼小的心里埋下了种子。她聪明伶俐,喜欢模仿大人开会、宣传,嗓音清亮,表达能力强。1938年,她加入了延安的儿童话剧团,成了小演员。她的表演真挚感人,很快在团里崭露头角。1939年,她随母亲和继父前往苏联,途经新疆时却被军阀盛世才扣押,软禁了整整8年。1946年,在周恩来的努力下,她终于回到延安,继续投身革命事业。 1937年夏,延安的夜晚,8岁的刘思齐登上了一处简陋的舞台。她身穿灰色粗布衣,袖口已经磨得发白,脸上涂着简单的炭灰妆,扮演一个抗战中的孤女。她的表演充满了力量,特别是在剧中得知家人被敌人杀害时,她紧握拳头,身体微微颤抖,眼中含泪却强忍不落,用清脆的童声喊出对敌人的控诉。观众被她的真情感染,很多人悄悄擦去眼角的泪水。坐在前排的毛主席全神贯注地看着她,手中的烟卷忘了点燃。演出结束后,他立刻询问身边的人这个小女孩的来历。 当得知刘思齐是老战友刘谦初的女儿时,毛主席的眼神变得柔和。刘谦初是他早年在湖南革命时的好友,两人曾并肩作战,情谊深厚。得知老友的女儿在延安生活,毛主席决定多加照顾。几天后,他派人把刘思齐接到窑洞,认她为干女儿。从此,刘思齐多了一个疼爱她的“毛伯伯”。 1946年,刘思齐回到延安,遇到了刚从苏联回国的毛岸英。两人于1948年在西柏坡相恋,1949年10月15日在中南海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毛主席送了一件呢子大衣作为贺礼。婚后,刘思齐在北京继续学业,毛岸英则忙于工作。1950年10月,毛岸英主动请缨参加朝鲜战争,临行前因刘思齐住院,他只匆匆探望,深深鞠躬后离开。同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鲜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被美军空袭炸死,年仅28岁。 毛主席为了保护刘思齐,隐瞒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两年多。1953年,刘思齐从一张照片中察觉真相,赶到中南海,泪流满面中得知丈夫已逝。1955年,她赴苏联莫斯科大学留学,1957年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学习俄语文学。1959年,她前往朝鲜为毛岸英扫墓,双手捧着鲜花轻轻放在墓碑前。1961年,她被分配到解放军工程兵部队做翻译工作。1962年2月,她与空军学院教员杨茂之结婚,婚礼简单朴素,毛主席托人送去300元贺礼。两人育有四个孩子,长子取名杨小英,以纪念毛岸英。刘思齐晚年在军科院工作,与毛家保持密切联系。2022年1月7日,她在北京病逝,享年92岁,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