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2025年9月3日,中国要搞一场大阅兵,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可不是小场面

2025年9月3日,中国要搞一场大阅兵,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可不是小场面—部队列队、坦克开道,还有战机、无人机在天上飞,全球都盯着,俄罗斯总统普京早早确认要来,7月5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被记者问到这事,他的回答挺含糊:“还在考虑,行程没定,去中国看看也不是不行,”   这次阅兵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是民族记忆与国家荣誉的集中体现,每当中国举办这样的大型活动,邀请世界主要国家领导人参加,既有展示军事现代化成果的目的,也想拉动更多国际合作气氛。   今年是80周年纪念,和上一次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相比,世界局势又有了不少变化,这次的含金量更高。   美国总统是否出席中国的重大阅兵活动,本来就带有浓厚的政治意味,这背后其实有三个重要的原因,决定着美方究竟如何定调这场邀请。   中美关系的复杂程度不断提升,两国近年来围绕贸易、芯片、网络安全等问题摩擦频繁,竞争属性越来越强烈,中国希望在国际场合上得到更多肯定,希望世界主要大国都来“站台”。   但美国的策略通常是既不想“给面子”又要保持灵活性,不轻易被对手抓住外交把柄,特朗普如今态度暧昧,说到底是担心自己的举动会被解读为向中国示好。   特朗普间接认可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份量,大选即将到来任何政策姿态都会成为对手攻击的素材,这让特朗普需要格外慎重。   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影响很大,美国社会内部对中国的看法分歧巨大,一部分人认为应该继续针锋相对,另一部分希望在全球性难题上加强合作,如果特朗普真的选择出席中国阅兵,必定会遭到批评,被指责“软弱”或者“出卖国家利益”。   如果明确拒绝出席也会被视为进一步推高中美紧张关系,对全球大国合作积累障碍,特朗普和其团队,也清楚国内选民和媒体舆论的利害,这也是他迄今没有给出明确答复的重要原因。   这是全球战略格局变化下的一次大考,普京第一个确认到访中国阅兵,美国如果缺席,中俄就会在公开场合进一步深化互动,世界舆论势必解读为大国联盟格局正在重新洗牌。   特朗普若到访则有机会同中国、俄罗斯在同一舞台亮相,这极大影响中美、俄美之间的博弈气氛,也可能让美国一些盟友感到不安,在当前中俄关系紧密、俄罗斯受到西方舆论巨大压力的情况下,特朗普的每一步选择都代表着美国未来在大国棋盘上的站位。   阅兵仪式作为中国国内政治的重要标志,既表达了尊重历史的态度,也映射出民族自信乃至国际影响力诉求,中国选择邀请普京,给足盟友面子,又在国际上传递了战略合作的坚定信号,至于特朗普是否会现身,这已经不仅仅是个人或美国一时的外交表态。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