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为啥志愿军在停战前没再打第六次战役?实事求是,不打鸡血地说一下:第六次战役幸好没

为啥志愿军在停战前没再打第六次战役?实事求是,不打鸡血地说一下:第六次战役幸好没打,否则损失会更大。 在朝鲜那片冰天雪地里,每一步都可能是生死攸关的选择。可就在关键时刻,志愿军却停下了脚步,没再发起第六次战役。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北朝鲜在苏联和中国支持下南下入侵,南边则靠联合国——主要是美国——撑腰。到了10月,志愿军在彭德怀指挥下跨过鸭绿江,帮北朝鲜对抗联合国军。这仗打得硬,双方都伤亡惨重。 1950到1951年,志愿军接连打了五次大仗。前三次挺顺利,把联合国军推回了三八线。可第四次成了拉锯战,第五次——1951年4月那次——彻底没打成。 第五次战役目标不小,想拿下首尔,把联合国军再往南赶。志愿军出动了50多万人,分三路进攻。可问题来了,后勤跟不上。补给线从中国拉到朝鲜,靠人背肩扛,有的还骑自行车送,效率低得不行。联合国军的飞机逮着机会就炸,志愿军的补给老是被掐断。 那年冬天还冷得要命,零下30度。志愿军好多兵是南方人,没见过这么冷的天气,冻伤、冻病一大堆,衣服鞋子也根本不顶用。 战役里有个硬仗——临津江战役。志愿军63军猛攻英国29旅,用人海战术一波接一波上。英国人拼死守住,靠大炮和机枪打得志愿军损失惨重。三天后,英国人退了,但志愿军也被拖得够呛,耽误了整个计划。 到最后,志愿军撑不住了。兵走得筋疲力尽,吃不上饭,弹药也不够。打了不到一个月,死了伤了10万多人。联合国军趁机反攻,把志愿军又顶回了三八线。 联合国军这边,指挥官马修·李奇微上任后,把部队收拾得服服帖帖。他搞了个“绞肉机”战术,就是死守阵地,用火力硬拼。阵地挖了壕沟,拉了铁丝网,炮兵布得密密麻麻。加上他们有制空权,飞机随时支援地面,还能炸志愿军的后路。这让志愿军想再往前冲,代价实在太大。 苏联老大斯大林把朝鲜战争当棋局,想拖住美国,给欧洲腾空间。可1953年3月他一死,接手的赫鲁晓夫不这么想。他觉得跟西方缓和关系更重要,对朝鲜这摊子事没那么上心了。这对志愿军的支持力度也变了风向。 第五次战役惨败后,彭德怀和志愿军高层坐下来一算账,发现再打一场大仗根本不现实。后勤拉胯,联合国军防得跟铁桶似的,再加上苏联那边风向变了,硬拼下去只会白白送命。第六次战役幸好没打,不然损失肯定更大,指不定还得退得更远。 于是,双方开始谈停战。1951年7月谈判启动,在板门店磨了好几年。吵来吵去,主要卡在战俘交换和划线问题上。联合国军要自愿遣返,志愿军这边不干,后来才松口。划线也是,最后就按前线位置定了,差不多还是三八线附近。 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议签了。设了个非军事区,换了战俘,但没签和平条约。所以严格说,这仗还没“完”。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6
用户10xxx96 3
2025-07-10 22:46
给滚犊子吧,净胡球扯,写的什么玩意儿
白云
白云 3
2025-07-10 23:18
这篇文章看的感觉不对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