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早在1860年,中国就已将海参崴割让给俄罗斯帝国,但该港冬季几乎完全冰封,无法使

早在1860年,中国就已将海参崴割让给俄罗斯帝国,但该港冬季几乎完全冰封,无法使用。 19世纪中叶,清朝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内部有太平天国起义闹得天翻地覆,外部列强又趁火打劫。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让清朝彻底没了脾气,英法联军打到北京门口,咸丰帝只能跑去热河避难。就在这乱糟糟的时候,俄罗斯瞅准机会,逼着清朝签了《北京条约》,把乌苏里江以东的土地,包括海参崴,划给了自己。 俄罗斯那时候正憋着劲往远东扩张,想找个通太平洋的港口。海参崴位置绝佳,正对日本海,可惜冬天冰封是个硬伤。不过对俄罗斯来说,能用大半年总比没有强。清朝这边呢,国力弱到不行,根本没还手之力,只能硬着头皮割地求和。 1860年10月,北京被英法联军搞得乌烟瘴气,俄罗斯趁乱派了个精明的外交官伊格纳季耶夫来谈判。这家伙抓住清朝的软肋,软硬兼施,愣是让恭亲王奕訢签了字。11月14日,《北京条约》正式敲定,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这么没了,海参崴也改名叫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是“统治东方”。 清朝这边心里苦啊,咸丰帝接到消息后啥也没说,可见是真没办法。俄罗斯拿下海参崴后,立马开始建军事哨所,摆明了要长期占着。 海参崴看着风光,地理位置确实牛,扼守远东咽喉,直通太平洋。可惜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港口被冰封得死死的,厚达半米,船根本没法进出。那时候也没啥破冰技术,俄罗斯拿了港口也只能干瞪眼。不过春夏秋三季还能用,军事和贸易上勉强凑合,清朝则是连这点好处都没捞着。 俄罗斯为啥还想要?一是战略需要,二是地缘压力。有了海参崴,俄罗斯就能在远东站稳脚跟,跟其他列强掰掰手腕。清朝明知这港口有缺陷,可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认栽。 拿下海参崴后,俄罗斯动作很快。1860年建哨所,1872年设太平洋舰队基地,1880年升级成城市。1903年西伯利亚铁路通了,这地方彻底成了远东重镇。后来还弄了破冰船,冬天也能凑合用用。到了20世纪初,海参崴已经是俄罗斯在太平洋的大本营,人口破了10万,连中国、日本、朝鲜的移民都跑去凑热闹。 对清朝来说,这块地的丢失不只是面子问题。东北边疆少了天然屏障,国力进一步下滑,中俄关系也埋下了复杂的历史伏笔。直到今天,这段往事还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海参崴的事儿告诉我们一个硬道理:国家弱了,啥好东西都保不住。清朝那时候内外交困,外交上完全被动挨打,想保住海参崴?难!俄罗斯抓住了机会,硬是把这块地变成了自己的跳板。这段历史不光是过去的事儿,也提醒着后人,得自己强大起来,不然再好的地盘也守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