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善治福乡秦皇台”系列报道之三:从“一老一小”入手绘就乡村基层服务新画卷

孝善食堂村里飘出幸福味道

7月2日上午10点50,距离中午开饭还有半个多小时,85岁的赵桂芳老人早早来到滨城区秦皇台乡北贾村的孝善食堂。在问到为什么来得这么早时,老人说:“到这里可不光为了吃饭,饭前饭后和老姊妹们说说话拉拉呱。”

赵桂芳老人刚进门不久,村里的其他老人就陆陆续续到了。“你们先说着话,饭一会就好。”北贾村党支部书记张秀萍说道。

中午11点半,看村里当天到食堂吃饭的老人们都到齐了,张秀萍说了一声“开饭”,午饭就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中开始了。

当天中午的菜谱是西葫芦炒鸡蛋和茄子炒肉,主食是馒头。“一个馒头我可不够,最少一个半,多了能吃俩。”80岁的魏金荣老人笑着说,“现在活一天就享一天福,感谢党的好政策啊。”

北贾村位于秦皇台乡驻地北部,是个只有215口人的小村,全村以农业生产为主。近些年通过土地流转,村集体有了一点收入,虽然数额不大,但村里一直想着为村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早在2012年,北贾村为村里的低保户和有住房困难的老人建起了10套幸福院,每套院三间北屋,独立成院,虽然面积不大,却干净整洁,实实在在解决了村里部分老人的住房问题。

2020年,村里将一套闲置的幸福院改造成了日间照料中心,购置了空调、电视、淋浴等设施,老人们可以到这里洗澡、看电视、打扑克,办得红红火火。

2023年9月,北贾村在日间照料中心的基础上,建成了孝善食堂,每周一、三、五中午向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开放。

“办食堂的初衷,就是解决老人们的实际问题和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张秀萍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不是在城里上班就是在外打工,老人是他们最大的牵挂;同时有些老人自己做饭也确实是个问题。村委会经过商议一致通过成立孝善食堂,乡里、民政部门出了一部分启动资金,村集体出了一部分费用,食堂就办起来了。”

开办食堂并不是太难,难的是如何维持运营,北贾村就蹚出了一条路子。

“食堂雇了两个人,都是从村里找的,每做一顿饭给30块钱费用,加上饭菜成本、水电成本,一年花不了一万块钱。这些费用村集体出一部分、村民捐一部分,再加上爱心企业实物捐赠,一年的费用就够了。”张秀萍说。

“受条件限制,我们没法做得又好又精致,但有一点,在保证安全卫生和适合老人口味的基础上,每顿饭都有肉有蛋,保证营养,还时不时包顿饺子或包子,给老人们换换口味。运营近两年时间,老人们饭量大了,身体也好了。”张秀萍说。

在秦皇台乡,像北贾村这样的孝善食堂还有多家,受制于实际情况,各村每周、每月开伙的次数和频率还不尽相同,但“尽孝向善”的风气,却早已蔚然成风。

社区服务为民便民更安民

7月2日上午刚上班,家住惠众丽景国际小区的胡爱美来到位于小区内的“莲心为民”便民服务站,和往常一样,她这次没“空手”来,随手带着两条床单。

裁剪、缝纫,在社区工作人员手中,两条床单很快被修好,“咱们工作人员的手艺实在太好了,无论是修衣服还是修床单被罩,又快又板正。”胡爱美夸道。

莲湖社区成立于2023年,是滨城区最年轻的社区之一,也是秦皇台乡唯一的城市社区,下辖惠众丽景国际、安康花苑北区等三个小区。自成立以来,该社区就以“微服务”为突破口,以真心真情凝聚起服务居民的强大合力。

“我们社区居民以年轻人居多,平时网购服装用品量大,容易出现衣服不合身问题。为此,我们推出了免费修理衣服、床上用品服务,只要居民有需求,就可以到社区便民服务站找工作人员帮忙。这项服务推出两年时间以来,已为居民解决此类问题2000多次。”莲湖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莉介绍。

服务要从居民实际需求入手,居民需要什么,社区就做什么。

针对社区周边理发店较少,老年人理发不便这一问题,莲湖社区多方联系,邀请辖区内理发店工作人员走进便民服务站,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

“每周除周二以外,每天下午3点到6点,社区里的老年人都可以到便民服务站来理发。随着这项工作持续开展,服务对象也从老人延伸到了孩子,很受居民欢迎。”张莉说道。

不仅是免费理发、修理衣服,莲湖社区还陆续推出了免费磨菜刀、测血压血糖、家政培训等服务。社区把各便民事项和联系方式做成“便民服务卡”张贴在楼道、电梯等位置,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点点滴滴总是爱,一桩一件总关情。

今年暑假刚刚开始,秦皇台乡鑫隆新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咨询电话就开始忙碌起来,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家长询问孩子暑期托管事宜。

“为解决暑期孩子学习、安全等问题,近几年暑假我们连续推出免费托管服务。我们招募了暑期大学生志愿工作者,对乡里的孩子提供辅导作业、阅读、艺术培训等服务,孩子们在这里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每年暑期都有七八十个孩子来到这里。”鑫隆新村党总支书记张松松介绍。

“现在社区服务很大一部分都是围绕‘一老一小’展开,比如针对老年人的免费理发、拍照、义诊、上门家政服务,针对孩子的提供接送点、学习资料打印等等,现在全乡各个社区都已普遍开展。”张松松说。

为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秦皇台乡秉持“为民、便民、助民”的服务理念,依托8个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全科代办”创新服务模式。今年以来,全乡各党群服务中心为群众办理医保缴费、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纠纷调解等线上线下代办事项1000余件,办结率100%。

主动作为持续完善基层治理与服务体系

“乡镇作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关键枢纽,主要职能之一就是持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体系,尤其是聚焦农村居民的保障性需求。这不仅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弥合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培育文明乡风、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秦皇台乡党委书记张硕表示。

医疗服务是基层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相对薄弱环节,近年来,秦皇台乡加强与各级优质医疗资源合作交流,通过成立医联体、义诊常态化等举措,让上级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把更多的服务项目送到群众身边,真正让百姓在家门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关系着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秦皇台乡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开展送戏下乡、阅读分享、非遗传承等服务,满足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实现了“表演有舞台、健身有器材、交流有场所、娱乐有去处”,全面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乡镇农村地区,养老、育幼、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服务需求,难以单纯依靠市场行为实现全面覆盖与有效满足,这就需要党委政府主动作为,承担起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乡镇有非常完善的基层组织体系和社区服务体系,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将基层保障性服务工作做深做实。”张硕说。

谈及下一步工作,张硕表示,首先要深化拓展基层公共服务内容,精准挖掘群众深层次保障需求,以更贴心的服务、更高效的响应,提升群众获得感。“同时要持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积极整合更多的外部资源,争取更多的外部支持,联动多方力量,形成提升基层服务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