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是蒋介石的一生的痛,所以张学良被他软禁54年,杨虎城和他的家人也因此被特务杀害,那么“活捉”蒋介石的刘多荃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震动人心的事件之一,蒋介石一生的痛,便是从这场事变开始。 虽然历史上对西安事变的主角普遍认为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但若从更广的视角去看,刘多荃这个名字也不可忽视。 他是西安事变中负责“活捉”蒋介石的东北军将领,蒋介石最终没有将他置于死地,这背后的原因和他自身的命运,值得我们细细探究。 蒋介石与张学良和杨虎城之间的关系,一开始并非敌对,张学良作为东北军的领袖,曾经是蒋介石的得力助手,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东北军的地位举足轻重。 杨虎城则是西北军的主将,长期与蒋介石保持合作,但蒋介石对待这两位“非嫡系”的态度,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逐渐发生了转变。 蒋介石开始对这两支力量保持警惕,尤其是对于杨虎城,因其公开批评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而产生了深深的不满,蒋介石不仅撤销了杨虎城的职务,还下令将他调离陕西,这让杨虎城彻底心生不满。 1936年冬天,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要求张学良和杨虎城继续攻打红军,张学良在此时已经看清了蒋介石的无情和霸道,他与杨虎城商议,决定通过武力来迫使蒋介石转变态度。 杨虎城十分激动,他认为现在正是给蒋介石一个教训的时候,张学良尽管内心有些犹豫,但也意识到,如果继续这样忍让下去,东北军和西北军的未来恐怕难以保证。 这时,刘多荃被指派执行抓捕蒋介石的任务,作为东北军的一个重要将领,刘多荃带领自己的部队深夜潜入华清池,当时,蒋介石正在华清池休息,完全没有防备。 刘多荃的部队迅速封锁了四周,蒋介石从床上爬起来,惊慌失措地试图逃跑,但很快就被包围,最后被找到并被带走,刘多荃下令只进行扣押,不得伤人,这也让事变没有进一步激化。 蒋介石被带到张学良和杨虎城面前,二人向他提出了抗日的条件,蒋介石被迫同意,事变的平息似乎让一切回归平静,但这场政治斗争才刚刚开始。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尽管他在事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在事后还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但蒋介石的报复并没有停歇,张学良被软禁了整整54年,身陷囚禁之中,未能获得自由。 蒋介石并非出于仁慈而放过张学良,而是因为张学良在东北军的地位以及对蒋介石的利用价值。 张学良不仅是蒋介石的“兄弟”,也是蒋介石手中的一枚棋子,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蒋介石选择将张学良软禁,而非直接除掉。 杨虎城的命运则更加悲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迅速采取措施,分化了杨虎城的力量,蒋介石指示将杨虎城软禁在南京,并强行要求他去国外“考察”。 杨虎城被迫带着妻儿离开,虽然他在外积极宣传抗日,呼吁各国帮助中国,但蒋介石并没有打算让他回国。 杨虎城在国外活动时,曾多次请求蒋介石让他回国抗日,但始终未获批准,蒋介石早已下定决心,要把杨虎城彻底消除。 杨虎城决定从国外秘密返回中国,然而,蒋介石早有预谋,杨虎城一回国,便被蒋介石的特务控制,随后的日子里,杨虎城被囚禁多年,虽然他依旧怀抱抗日的热情,但他和家人的命运早已注定。 1949年,蒋介石在重庆即将失去政权时,指示军统特务将杨虎城及其家人杀害,杨虎城的妻子谢葆桢被毒死,儿子杨拯中也未能幸免,杨虎城的尸体最终被弃尸在重庆,且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相较于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悲剧命运,刘多荃的结局显得较为幸运,虽然他在西安事变中参与了蒋介石的“捉拿”行动,但蒋介石最终并未对他进行报复。 刘多荃随后继续带领东北军投入抗日战斗,凭借其坚定的立场和抗战中的表现,虽然蒋介石并没有给予他更多资源支持,但刘多荃的命运仍然较为平稳。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刘多荃在香港发动起义,虽然未能成功,但他依然活到了晚年,享受了相对安稳的生活。 蒋介石虽然在西安事变后采取了报复行动,先后将张学良软禁终老,杨虎城及其家人惨遭杀害,但他始终未能改变历史的潮流。 西安事变不仅给蒋介石的政治生涯带来了难以磨灭的阴影,也使得中国的抗日力量最终得以团结。 刘多荃的幸存,也许并非偶然,而是蒋介石在政治算计中的一部分,无论如何,西安事变的影响深远,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塑造了各方人物的命运。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西安事变中的“捉蒋”总指挥刘多荃——江苏党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