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尽天良!”近期,甘肃天水幼儿铅中毒事件真相大白,原来是,后厨人员经过幼儿园园长、投资人同意网购含铅彩绘颜料,稀释后用于制作食品所致。 甘肃天水,一起骇人听闻的幼儿园事件彻底震惊了全国——原本是孩子们安心成长的地方,却成了集体中毒的现场。 当地一家名叫“培心”的幼儿园,在一次常规体检中,突然爆出惊人结果:251名在园孩子中,竟有233人血铅水平异常,占比高达九成,真正健康的只有18个,更令人不安的是,连几名老师也未能幸免,同样出现血铅超标的情况。 消息传出后,家长们彻底崩溃,媒体连夜跟进报道,值得庆幸的是,几所与其有关联的幼儿园,比如渭北、慈爱、蒙迪爱等,师生体检结果均显示正常,算是勉强让人松了口气。 但问题出在哪?谁干的?调查很快有了突破,令人愤怒的是,毒源不是来自外部污染,也不是厂区周边的环境问题,而是就出自这所幼儿园本身。 园长朱某琳、投资人李某芳,和后厨几名人员,联手干出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为了让孩子们吃的糕点“看上去更好看”,竟用工业彩绘颜料当食材染色剂。 他们甚至懒得掩盖真相,使用的颜料包装上写得清清楚楚:“不可食用”,这些颜料被稀释后,加入了早餐的发糕和晚餐的玉米卷中,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慢性投毒。 公安机关搜查后,当场在厨房发现了未用完的含铅颜料,证据确凿,而检测结果直接炸出了触目惊心的数字:发糕里的铅含量高达1052毫克/千克,玉米卷更是达到1340毫克/千克。 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这类食品的铅含量不得超过0.5毫克/千克,换句话说,这些食物的铅含量超标了两千多倍,成人吃了都可能中毒,何况是稚嫩的孩子? 这不是疏忽,不是管理不善,而是赤裸裸的知法犯法,拿几百个孩子的健康,去换那点所谓的“色香味”,这样的行为,根本不是“无知”,而是彻头彻尾的犯罪。 如此剂量的铅毒,对孩子们的伤害是毁灭性的,医学专家指出,铅对儿童大脑造成的损伤几乎不可逆,即使经过治疗,血铅水平能降回正常,但已经受损的智力,很难再恢复到本来的样子。 这些孩子大多不满八岁,心智尚未成熟,他们把全部的信任交给了幼儿园,换来的却是可能伴随一生的健康阴影。 在这起事件中,培心幼儿园非但没有尽责,反而成了加害者,赔偿所有受害幼儿的损失是其无可推卸的法律义务。 法律的惩处已经迅速启动,园长、投资人、后厨等8名主要涉案人员,因涉嫌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刑事拘留,另有2人被取保候审。 这罪名可不轻,《刑法》规定,在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足以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刑期则会升至五年到十年;一旦致人死亡或有其他特别严重后果,处罚只会更重。 刑事追责之外,行政处罚也跑不掉,《食品安全法》明令禁止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一旦触犯,即便不构成犯罪,也要没收违法所得、生产工具和原料,并处以高额罚款。 情节严重的,直接吊销许可证,负责人还可能被处以行政拘留,等待这群人的,将是刑事和行政上的双重严惩。 天水这起事件,再次用惨痛的代价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仅仅为了所谓的“方便”和“卖相”,就敢拿工业颜料喂给孩子,这种行为早已不是简单的失职,而是对良知和法律的公然践踏。 眼下,我们希望医疗专家能尽最大努力,减少铅毒对孩子们的伤害。 信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