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军事冲突似乎已经无可避免了!现在中美的情况就是,美国想把精力放回国内,可东大不答应!你经济上压制我,我就军事上逼你跟我耗。芯片不给我,我就造导弹,高科技受限,我就研发新武器。就是要让美国为难:要么花大钱保住霸主地位,要么看着地盘一点点被抢走。 这种军事上的消耗,最直接地体现在南海和台海地区,中国的军舰几乎每天都在这片海域活动,把巡航变成了家常便饭。 当整个舰队展开队形时,那种无形的军事压力笼罩着周边海域。 美国航母战斗群偶尔过来转一圈,更像是在努力证明自己的存在,不至于让他的小弟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但天上有解放军的战机相互伴飞和监视,那些岛礁上的还有不断加强军事设施,这让周边的美国盟友只能在一旁干看着。 咱们能这么硬气地跟美国消耗,靠的是背后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 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占了全球很大的份额,工厂一旦开足马力,就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各种装备。 新军舰下水的速度非常快,跟下饺子似的。 在天上飞的,新一代的隐形战斗机在性能上已经追了上来,让美国空中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 无人机群和军用机器人的发展,也让未来的战争形态充满了变数。 这些武器不仅自己用,还出口到国外,直接抢占了美国的军火市场。 中国的全产业链优势非常明显,当一个国家能自己搞定从头到尾的生产,外部的技术封锁就很难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让美国维持全球霸权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 美国政府确实想把资源抽回来解决国内日益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但现在却处处被牵制着。 美国每想后退一步,中国的影响力就在相关地区前进一步,尤其是在印太和中东。 连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都受到了冲击,因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尝试用其他货币进行贸易结算。 在美国国内,政治上的严重分歧让很多事情都难以推进。 连维修一艘航母的钱都要在国会里吵半天,导致军事维护的效率非常低。 这种缓慢的节奏,与大解放军不断下水的新军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美国的那些盟友们心思也开始活络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步调一致,欧洲国家有自己的麻烦要处理,很难分心顾及亚洲的事情。 中东地区的国家则表现得非常务实,谁能带来利益就跟谁合作。 中国的经济吸引力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为了站队而放弃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会。 所以,很多国家都在中美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不想把路走绝。 现在的中美对峙,就像两个巨人面对面,谁也不敢先动,谁也不肯退让。 中国有工业实力和武器储备,底气十足,美国有全球基地和盟友,但盟友的实际支持力度难以确定。 南海和台海的平衡脆弱得像薄玻璃,一点意外就能打破,一艘船的擦碰,或一架飞机的失误,都可能引发无法收拾的后果。 导弹一旦发射,全球经济可能瞬间崩溃,后果谁都承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