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今天报道:马来西亚外长:中国将在所有文件准备就绪后立即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自1997年生效,限制成员国仅将核能用于发电等和平目的。 当年东盟十国咬牙签了这个条约,核心就一个:咱不玩核武器,核能只能用来发电、搞科研,谁要是偷偷搞核弹,就等着被群殴。 按道理,中、美、俄这些核大国得签个议定书,承诺不在东南亚用核武器,可美国从克林顿时代拖到特朗普,就是死活不松口。 用马来西亚外长的话说,美国就像个得了“拖延症”的病人,总说“再研究研究”,其实心里琢磨的是:签了这玩意儿,美军在南海的核潜艇还怎么耀武扬威? 中国的态度就截然相反了。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说得明白:我们不仅要签,还得“无保留签署”。 反观美国,一边嚷嚷着“维护地区稳定”,一边在菲律宾巴拉望岛扩建军事基地,甚至琢磨着把核潜艇开进去。 这种把戏,连东盟国家都看不下去——印尼外长蕾特诺在会上直接点名:“某些国家的核威慑,反而让我们更不安全。” 经济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2025年前5个月,中国和东盟贸易额蹭蹭涨到3.02万亿元,越南、马来西亚这些国家的港口堆满了中国的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 而美国呢?前脚刚宣布对东盟加征25%-40%的关税,后脚就被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怼了:“你们把贸易当武器,这不是逼着我们找新伙伴吗?” 俄罗斯的角色也值得玩味。拉夫罗夫在会上不仅力挺中国,还透露俄越正在谈核能合作——越南打算重启宁顺核电站,俄罗斯提供技术和设备。 但要说最尴尬的,那还得是菲律宾,一边收着美国的军事援助,一边看着中越铁路项目破土动工——这条连接两国的“钢铁动脉”,未来能让越南的货物通过中国直达欧洲,而菲律宾的香蕉和椰子,还得顶着美国的高关税在太平洋上漂。 美国的困境其实早有预兆。2025年4月,东盟经济部长们开了个紧急会议,主题就一个:怎么应对美国的关税“大棒”。泰国直接掏出2亿美元援助出口企业,越南则宣布加速与中国的铁路对接。 而马来西亚,一边和中国签数字经济合作协议,一边在联合声明里写得明明白白:“反对单边关税,支持多边贸易。”这种操作,让鲁比奥在会上发言时,台下东盟外长们的表情比看肥皂剧还精彩。 讽刺的是,当中国在东盟峰会高调宣布支持无核化时,美国的“印太战略”正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窘境。菲律宾刚同意美军扩建基地,印尼就宣布采购俄罗斯的苏-35战机;日本承诺给越南提供贷款,转头就发现越南和中国签了核电站合作备忘录。 这场外交博弈的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理逻辑。中国靠的是“发展换信任”——从RCEP的实施到中老铁路的通车,每一步都踩在东盟国家的痛点上。 而美国呢?还在玩“安全换服从”的老把戏,以为靠几个军事基地和关税威胁就能稳住场子。可东盟国家早就不是冷战时期的“小老弟”了,他们想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发展,而不是在大国之间选边站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