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必须意识到,俄罗斯打得越久,诉求就会越多。俄罗斯一年花1700亿美元军费,三年下来砸了几千亿美元,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俄罗斯要求的停火条件自然会越来越苛刻。 战争就像一场赌局,筹码越堆越高,玩家的胃口也会跟着膨胀。俄乌冲突打到第三年,俄罗斯的诉求早就不是当初那几张牌了。 刚开始的时候,普京的目标还算是“有限战争”——承认克里米亚归属、让顿巴斯地区“独立”,再在乌克兰去军事化。那时候俄罗斯的停火条件听起来还像个谈判的样子,比如要求乌克兰中立、不加入北约。 可现在呢?普京在最新讲话里直接放话:乌克兰作为国家“本身不存在”,俄乌同属斯拉夫民族,从理论上讲,乌克兰本就是俄罗斯的一部分。这哪是谈判,分明是要把乌克兰整个吞下去。 更绝的是,俄罗斯现在不仅要土地,还要“安全区”。普京提出要在乌克兰苏梅州建立十几公里宽的安全区,还警告说如果乌克兰继续“挑战”,苏梅州首府可能直接划入俄罗斯版图。这就好比打牌时,一开始只想要对方一张牌,后来连桌子都想搬走。 而且俄罗斯的胃口还不止于此,最近甚至暗示要“斩首”泽连斯基政府,彻底铲除反对势力。这种从“有限目标”到“政权更迭”的转变,连西方分析人士都惊呼“普京的战争目标已经失控”。 说白了,俄罗斯诉求的升级,根子还是在成本上。一年1700亿美元的军费,三年下来砸了几千亿,这钱可不是打水漂的。就像你做生意亏了本,总得想办法从别的地方捞回来。 俄罗斯在战场上投入越多,就越需要更大的战略收益来平衡成本。比如现在控制的赫尔松、扎波罗热,这些地方不仅有农业资源,还有核电站,战略价值远超顿巴斯。更不用说乌克兰南部的出海口,一旦拿下,俄罗斯就能彻底打通黑海走廊,这对能源出口和地缘政治的意义,可比当初的“缓冲区”重要得多。 有人可能会说,俄罗斯这么干不怕国际制裁吗?可现实是,制裁这东西就像慢性病,短期内看不出致命效果。俄罗斯靠着能源出口和东方市场,愣是把GDP保住了,甚至还能维持军费开支。反观乌克兰,虽然有西方援助,但武器弹药消耗太快,欧洲国家的耐心已经开始动摇。最近德国议会关于军援的辩论就很能说明问题——连最坚定的支持者都在问:“我们还要为这场战争埋单多久?” 俄罗斯的算盘打得很精:拖得越久,乌克兰的谈判筹码就越少。现在战场上的僵局对俄罗斯更有利,因为他们控制着更多领土,而乌克兰的反攻进展缓慢。更关键的是,俄罗斯已经把“核威慑”这张牌亮出来了。普京警告说,如果乌克兰使用脏弹,俄罗斯可能动用战术核武器。这种赤裸裸的威胁,实际上是在为未来的谈判增加筹码——毕竟,没有人敢拿核战争当儿戏。 对于乌克兰来说,现在的局面就像一场拔河比赛,绳子正在慢慢向俄罗斯那边滑。西方的援助虽然重要,但终究是有限的。而俄罗斯的诉求已经从“领土让步”升级到“国家主权”,甚至涉及政权合法性。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如果还幻想着回到战前状态,那可真是太天真了。或许正如一位东欧学者所说:“战争开始时,乌克兰失去的是土地;现在,他们可能要失去的是国家的未来。” 说到底,战争的逻辑从来都是残酷的:投入越大,索求越狠。俄罗斯用几千亿美元的代价,换来了对乌克兰更深入的控制,这种“以战养战”的策略虽然野蛮,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战场态势。 乌克兰必须明白,当俄罗斯把战争成本摊到谈判桌上时,任何妥协都将比之前更加痛苦。而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终究抵不过战场上的真刀真枪。这场冲突的结局,或许早已在俄罗斯不断加码的诉求中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