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秦安:剑指台海?不必渲染300架战机扑面而来的“中美大战”,美国虚张声势背后,是

秦安:剑指台海?不必渲染300架战机扑面而来的“中美大战”,美国虚张声势背后,是力量的衰竭和“经济战争”的疯狂! 7月10日开始,美国空军将启动一场代号为“重返太平洋”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调动战机数量高达300架,甚至包括B-2隐形战略轰炸机等关键空中力量。紧随其后,美澳主导的“护身军刀”联合演习也将在7月13日至8月4日展开,参演兵力超过3.5万人,动用多国力量,涵盖海陆空等多个维度,堪称近年来规模最大的联合军演之一。 这场声势浩大的演习,毫无疑问剑指亚太,实质目标直指南海、台海及东海。美国国防部的最新文件更是毫不掩饰,美防长在特朗普的指令下,已将“在印太地区对中国形成有效威慑”列为美军当前最优先任务。 然而,我们必须保持战略清醒。**这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重返”,而是一种心理战与话语战的延续。**美国试图通过渲染军事威慑制造“紧张氛围”,从而达到两重效果:一方面干扰中国内部舆论和战略判断,另一方面诱导中国加速传统武器扩张,拖入军备竞赛泥潭。 美国军演的“阴”与“虚” 面对所谓“隐身轰炸机+联合舰队”的压阵,不应被表象所迷惑。美军虽然集结庞大力量,但本质上是一种“秀肌肉”的虚张声势,是给其国内摇摇欲坠的战略信心“打强心针”。尤其自“喀布尔时刻”以来,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和干预能力都呈明显收缩趋势。如今这类演习更多是以联合作战名义,掩饰其实力衰退、联盟焦虑与战略漂移。 值得关注的是,美军这场高调军演并非孤立事件,而与特朗普政府正展开的新一轮“经济战争”相互配合。近期对巴西加征高达50%的关税,已是对中国“转道贸易”体系的直接狙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中,中国虽未被点名,却无疑是主要目标。 真正的战场,是“经济战场” 军事层面,中国已具备足够的战略威慑能力与区域对抗能力,美方也清楚在当前格局下“开战”的代价远超其承受范围。故而,演习目的更多是“避战而不示弱”。 但在经济层面,情况则更为复杂与严峻。特朗普式的“关税核弹”并未退潮,而是在新任期内卷土重来。正如古巴总统所言,美国正在全球范围内发动“经济战争”,这是结构性压制中国的主要手段。 我们必须认清:真正的较量已从军演的战机密集阵型,转向供应链、出口通道与产业主导权的隐形战场。在这一领域,中国还面临诸多短板,容不得半点松懈。 结语:战略定力比战术反应更重要 因此,面对美军300架战机集结,保持警觉当然必要;但更需理性看清,这是美国“硬实力衰退”背景下的“外部张力放大术”。真正需要我们深度应对的,是一场没有硝烟、但持续升级的经济围堵战。 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国更需加强自身产业链韧性、科技自主能力和金融话语权的建设。这些才是赢得中美博弈最终胜利的决定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