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像造手机一样造战斗机!”歼15总师孙聪说,未来我们可能只需5年就能研发一款新飞机,那这让那些五代机、六代机还停留在ppt上的国家该怎么办呢?[凝视] 7月,停靠香港的山东舰甲板上,一架黄绿色涂装的歼—15T舰载机首次公开亮相。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装备展示,更标志着中国舰载机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从传统的10多年研发周期,缩短到5年左右的快速迭代模式。 这种变化背后,是中国航空工业在设计理念上的重大转变,歼—15总设计师孙聪在接受《解放军报》专访时提出:“我们要像造手机一样造战斗机。”这句话听起来简单,却代表了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传统战机研发就像搭积木,每个部件都是量身定制,一旦需要升级某个系统,往往要重新设计大半个机身。而歼—15T采用的模块化设计,就像智能手机一样,可以随时更换“配件”。 在央视的报道中,海军技术人员演示了这种新设计的便利性,以前更换一套航电设备需要拆解大量机身结构,现在只需要15分钟就能完成关键模块的更换。 这种约冰箱大小的灰色方盒,集成了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等多个系统。 这种“插拔式”升级不仅提高了维护效率,更重要的是让战机具备了快速适应新任务的能力。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数字化设计也是提速的关键因素。 这种高效率的设计模式,得益于2016年建立的“联合创新中心”。该机构整合了军队、军工企业和民营科技公司700多家单位的资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协作网络。 在实际应用中,歼—15T的升级效果已经显现,在最近的演练中,1架歼—15T能够同时指挥4架攻击无人机作战,这种“有人机+无人机”模式大幅提升了作战效能。 从山东舰的甲板作业也能看出变化,相比辽宁舰时代,现在的甲板作业人员减少了40%,但舰载机的日出动架次却增加了1。8倍。这种效率提升,正是新技术应用的直接体现。 在珠海航展上,歼—15T座舱模拟器前总是排着长队。体验者发现,新座舱取消了20多个传统按钮,大部分功能都集成到两块触摸屏上。这种“玻璃化座舱”设计,让飞行员的反应速度提升了50%。 这种设计思路的转变,不仅提高了装备性能,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整个研发流程。孙聪在《兵器》杂志专访中举例说,歼—15T的雷达系统升级,从提出需求到装机测试只用了11个月,而传统模式至少需要三年。 当然,这种快速迭代模式也面临挑战,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研发速度,如何在标准化和个性化需求之间找到平衡,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变化正在重塑现代战争的规则,当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传统的“一代装备用几十年”模式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灵活、高效的装备发展路径。 从歼—15T的亮相可以看出,中国舰载机正在从跟随者向领跑者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技术水平上,更体现在发展理念和模式创新上。 你认为这种“智能手机式”的装备升级模式,会给未来的军事装备发展带来哪些根本性的改变? 信源: “中国要像造手机一样造战斗机!”——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