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闭的唇,像被泅渡的爱】
30几岁,我昨晚仔细回忆了一下,我好像从未在父母的口中,听到过非常肯定的夸我一句,是那种人群里也不在意别人眼光,不用解释说明,只是看着我坚定的嘉许。又或者,从小到大,即便被夸,父母下意识说的也都是带着疑惑或否定。
比如“是吗?还行吧。”
/
20出头,我拿着并不优秀的学历,独自出去打拼,在每一个领域,我都得到过太多人的赞许。但却从未在最亲密的父母口中,听到最坚实的那句。就这样,习惯了彼此的沉默压抑,不会对亲密之人表达爱意,像颗毒瘤,在成长里深深扎根,直至形成性格问题。
-
这一扎,余生似乎都要用全力去克制或抵御。
/
【我一定不要我的小孩和我感受一样】
成为妈妈也快3年,我从不吝啬对我小孩的赞美。
比如在这里,我与他共同成长,
写下一篇篇“矫情小作文”。
比如,对话的尾声,我总要说一句“爱你哦宝贝”
比如,他做了一点不起眼的小事,我总是声情并茂的说“你真棒啊儿子”
我常直视他的眼,抱他在怀里,
说“小野,你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宝贝。”
-
我太想让他知道,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我太想让他知道,哪怕他并没有很好,
他也是我心里的最好。
/
【一些思考】
全职妈妈是一个群体,但不是弱势群体。
她们爱孩子,不等于失去自己。
不信你看,她们在新一轮的生命里,
回望了多少次来路,反观了多少次自己。
将苦涩嚼碎,再生出一次次崭新的生命力。
她们骨血交融的爱意,
不需要打码去解释,去说明。
纯粹热烈的爱着自己的孩子,
仅此而已。
-
我的小孩很好,你的小孩也很好。
以后,你的小孩也会很好,
以后,我的小孩也会很好。
不必解释,不要怕被误解,
珍贵的,是最爱之人大大方方的那句肯定。
/
童年很短,
愿你爱他的模样,
不必再冠上“母爱滤镜”的羞怯。
让这羞怯的寒冰,在我们这代,
消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