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中国和东盟十国的“10+1”外长会正式在马来西亚举行了。与此同时,美国的国务卿鲁比奥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同时到达了马来西亚。中、美、俄三方同在一地,这种场合过去还是较为少见的。 最近,第58届东盟外长会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不仅是因为东盟成员国齐聚一堂,更因为中、美、俄三国的外长——王毅、鲁比奥、拉夫罗夫——同时现身。如此“重量级”的同台出镜,在过去实属罕见。 这场被马来西亚媒体称作“区域最重要的外交盛会之一”的会议,之所以如此吸睛,是因为它正处于一个敏感又关键的节点上。 从缅甸局势、泰国政治波动,到全球通胀压力和美国关税政策的溢出效应,东南亚正面对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挑战。 所有人都在关注:中美外长这次会不会当面坐下来谈?毕竟,这不仅关乎双边关系,更事关整个地区的稳定走势。 鲁比奥在涉华问题上“记录在案”,如今仍在中方的制裁名单上。尽管将会面地点设在马来西亚这个“第三方平台”,意图减少敏感性,但中国一贯讲求原则,外交不是谁想聊就能聊,得看你有没有拿出应有的诚意。 这不仅是对一个人的态度,更是对一整套对华政策走向的观察。哪怕只是释放出“愿意改善”的信号,也比空口说白话强得多。 而从时间表的安排也能看出点玄机:中国—东盟“10+1”外长会安排在上午,美国—东盟会谈则推到下午,两边几乎“零交集”,连巧遇的可能性都像是被刻意规避。 中美如今虽说没有剑拔弩张,但要说“握手言和”也还早。双方各自携带着议题和立场而来,美国要讲“自由与安全”,中国则强调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看似对话有空间,但其实每句话都埋着立场的注脚。 不仅是中美,美俄之间也有安排好的会谈,议题自然绕不开乌克兰和中东,而中俄也大概率会私下交流,继续强化战略协作。 值得一提的是,中俄都已表态愿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这在当前地缘安全压力之下,无疑是对区域和平的一个安抚信号。 中国持续将东盟视为周边外交的重中之重,从经贸到人文,从基础设施到数字合作,提出了四项全面合作倡议,涵盖了从和平安全到未来产业的方方面面。这一态度,东盟国家感受到了,也真心接住了。 他们不只欢迎中国的支持,更主动推动战略对接,力争在年内敲定自贸区3.0版协议,还计划把2026年定为全面战略伙伴五周年纪念年,向世界展示“东盟+中国”的紧密同盟。 东盟国家一再强调,中立和自主是他们的底线。印尼学者的话很有分量:美国若来,是为和平而来,他们欢迎;若是强拉选边,那就是对东盟主权的干涉。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现实利益摆在那里,谁是可靠的合作方,他们心里清楚。 面对大国角力,东盟通过内部团结、强调发展优先、坚持战略自主,试图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区域安全与合作秩序。 说到底,吉隆坡这一场外交盛宴,不仅仅是权力较量的秀场,更是东盟展示生存智慧、彰显战略分寸的一次重要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