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写了一篇微博,大概就是说豪华品牌的车能卖出高价,本质上是来源品牌在赛道上的成绩和成果,这是豪华品牌卖“故事”的溢价来源,也是全品牌车辆操控、安全等性能的技术保障。所以小米是最有望成为对齐国外豪车品牌的国产品牌的,因为小米在赛道上已经甩开同行几个Level了。
然后就有人急了,说什么:动力在电车时代是最廉价的!油车豪华品牌能靠赛道成为车中贵族,是因为发动机很难搞!电车没有发动机了,所以跑赛道很简单!嘎嘎怼动力就行了!小米跑纽北有什么了不起?我们XX的高端车不跑赛道照样卖得好!
………………好蠢。
某系KOL揣着这种知识量也敢恰汽车的饭了?
如果跑赛道只需要速度,只需要堆电机,那为什么你不去跑?他不去跑?很简单的事情,你也不做,他也不做,小米做了之后又假惺惺地说“这很简单”。
因为你XX不敢做啊,怕露怯啊。
以纽北为例。纽北除了“绿色地狱”还有什么名字?“真理之环”。
对,纽北就是某种意义上的“真理”。是全球汽车高端品牌公认的真理,是全球消费者花重金认可的真理。
纽北20多公里不是直道,一共有近200处的弯道和最高300米的垂直落差。地形复杂程度超越你的想象。
弯道这么多这么险,连续高速过弯的时候,电机非常容易因为高温触发功率限制,所以小米搞了双向全油冷技术,把电机温度控制住,保障全程的稳定功率无衰减输出。
人家能在纽北保障全程功率稳定,自然也就能保障在普通路况下,在技术反哺后,小米汽车不怕连续过弯的时候电机功率衰减。
过弯的时候要最快最稳,你还要注意扭矩控制的精准性,否则过一个弯道就落后人家一个名次。所以小米才给SU7 Ultra三电机系统优化了扭矩矢量控制,过弯的时候不会转向不足,不会出现推头情况。
有了纽北过弯时的扭矩控制表现,我们自然就不难相信,技术反哺后的小米汽车在普通路况上面对雨天湿滑路面的优秀扭矩响应。人家在纽北大弯道上都能精准控制扭矩分配,还怕你雨天路面打滑?
纽北总榜第三的成绩不是靠堆电机马力堆出来的,如果这个榜这么简单,那么多电车品牌不会不去做。
纽北或者说广义的赛道,考验的是你对汽车底盘、车身刚性、空气动力学、热管理、制动、轻量化和动力全方位的调校,这是巨量约束函数下的最优解,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不得不细扣每一个细节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技术工程。
我知道跟他们讲技术没什么意义。毕竟人家说得出来,“我们XX不跑赛道,照样是50万元以上第一”。
这个质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小米还没做你的竞品。
等小米进入你的竞品市场的那一天开始,你的车就不会卖得那么轻松。
新能源市场里的敌人都是纸老虎,这是小米造车后带给我们的宝贵经验。
之前你们说造车太晚,市场太激烈,小米入局之后发现:哪里激烈了?哪里卷了?
你们其实都很菜啊。
因为真有实力的没入局,所以菜鸟之间的小打小闹看起来也颇有观赏性而已。
等小米50万元以上的那台车来了,你就不会再骄傲地讲“我们不跑赛道也能做高端。”因为你很快就做不下去了。
趁这个机会好好割韭菜吧。当造出纽北总榜第三怪物的车企进入你的舒适区的时候,你还有脸举着香槟开着车去纽北晃晃悠悠1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