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教育家叶公超与堂妹发生不正当关系,两人的地下关系被妻子袁永熹发现后,婚姻破裂,袁永熹带着孩子去了美国。晚年时,叶公超一直期盼着妻子能够带着孩子回他身边,可直到他死,妻子都没回来看他一眼,甚至就连他的葬礼也没有参加。 1977年,台北的冬夜,叶公超独自坐在书房,盯着桌上一张泛黄的全家福。那是他和袁永熹、儿女的合影,幸福早已成追忆。他提笔写下寄往美国的信,满纸悔意,却从无回音。这位曾名噪一时的教育家,晚年怎会落得如此孤单? 叶公超,1904年10月20日生于江西九江,祖籍浙江余姚,家境不俗,祖上多进士,父亲做过九江知府。他9岁丧父母,由叔父叶恭绰抚养。1918年入南开中学,1920年赴美留学,拿下麻省赫斯特大学学士和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年仅22岁就在北大教英文,年轻有为,学生眼里的才子。1931年,他在燕京大学认识袁永熹,她出身没落官宦之家,父亲曾是袁世凯幕僚,家道中落后靠卖字画上学。袁永熹聪明漂亮,两人一见倾心,同年6月30日结婚,婚后生下一女(1932年)和一子(1937年),日子过得甜蜜。 但1937年抗战爆发,全国乱成一团。叶公超怕家人有危险,把袁永熹和孩子送到美国,自己留在国内教书,还帮着保护文物。1940年,他受叔父委托看守国宝毛公鼎,结果因叶家小妾潘氏告密,被日本宪兵抓走,关了49天,受尽折磨,身体垮了不少。那段时间,叶崇范常来探望。她是叶家收养的,没血缘关系,对外算堂妹。 1945年抗战结束,袁永熹带着13岁的女儿和8岁的儿子回国,满心欢喜想一家团圆。可回家没多久,她在书房翻出叶崇范写的一堆信,字里行间全是暧昧。她气得发抖,当晚就跟叶公超对质。他低头认了错,说跟叶崇范有了感情,但求别离婚。袁永熹哪咽得下这口气,直接收拾东西,带着孩子连夜走人,坐船去了美国,从此不回头。 1949年,叶公超随国民党去了台湾,事业上还有点起色,先后当过所谓的“外交部长”(1949-1958年)和所谓的“驻美大使”(1958-1961年),1962年起做所谓的“故宫博物院顾问”。他一个人住在台北,家里就几张儿女的老照片陪着。晚上没事就写信寄给袁永熹,字里全是悔恨,说自己错了,希望一家人能再见一面。可这些信跟扔进海里似的,没一点回音。袁永熹在美国带着孩子过日子,儿子叶炜(1937年出生)后来成了文史学者,女儿叶彤也混得不错。 到了晚年,叶公超身体越来越差,腿脚不好,常坐轮椅。1977年,他73岁,孤零零待在台北,靠写字画画打发时间,可心里老想着袁永熹和孩子。1981年11月20日,他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去世,77岁。临死前,他还盯着病房门口,想见家人一面,可没人来。袁永熹在美国听到他死的消息,只寄了副挽联,以未亡人身份了事,葬礼都没去。1995年她去世前还交代,不跟叶公超合葬,算是把这段情彻底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