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哥伦比亚婉拒歼10CE扫除了其出口委内瑞拉的最后一点障碍 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登上

哥伦比亚婉拒歼10CE扫除了其出口委内瑞拉的最后一点障碍 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登上瑞典“鹰狮-E”战斗机并点赞的图片,最近在国际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这一动作被外界解读为哥伦比亚正式拒绝了中国此前提出的以优惠价格出售24架歼-10CE战斗机的提议。 这个南美国家在中美博弈的夹缝中做出的选择,看似是军事装备的采购决策,实则折射出地缘政治的复杂角力,更无意间为中国向另一个南美国家委内瑞拉出口歼-10CE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先看哥伦比亚的处境。这个国家长期以来都是美国在拉美的重要盟友,军事上高度依赖美国的援助和技术支持。根据公开数据,仅2000年至2016年,美国就向哥伦比亚军方提供了超过1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这种深度绑定使得哥伦比亚在重大军事采购决策上必须考虑美国的态度。中国提出的歼-10CE采购方案虽然价格优惠,且在印巴空战中表现出色,但采购中国武器意味着哥伦比亚在军事供应链上向中国靠拢,这是美国绝对不能接受的。正如美国制造集团的律师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国会通过各种手段阻止中国武器进入拉美市场。 哥伦比亚最终选择瑞典的“鹰狮-E”,背后有多重考量。首先,“鹰狮-E”是西方体系内的战斗机,与哥伦比亚现有的美制装备兼容性更高,后勤维护和人员培训体系无需大幅调整。 其次,瑞典作为中立国家,在政治上不会像美国那样对哥伦比亚施加过多附加条件。此外,瑞典还承诺提供8年免息贷款,将16架“鹰狮-E”的总价压至20亿美元左右,这对军费预算有限的哥伦比亚来说颇具吸引力。 不过,这种选择也意味着哥伦比亚必须继续承受美国的隐性压力——毕竟瑞典的“鹰狮-E”发动机依赖美国通用电气的技术,美国随时可能通过供应链施压。 哥伦比亚的拒绝,却为中国向委内瑞拉出口歼-10CE打开了更大的空间。委内瑞拉作为美国的长期制裁对象,其空军装备的F-16和苏-30MK2战机因零部件断供而面临严重的维护困境。 中国此前已向委内瑞拉出口了L-15教练机、VN系列装甲车等装备,并通过“石油换贷款”的模式建立了深度合作。歼-10CE的到来将填补委内瑞拉空军的战力空白,其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PL-15E远程导弹,可有效对抗周边国家的美制F-16和法制“阵风”。 更重要的是,中国可能会为委内瑞拉提供更灵活的支付方式,例如用石油抵偿部分货款,这对深陷经济危机的委内瑞拉来说至关重要。 美国对这一趋势显然感到焦虑。一方面,美国加大了对委内瑞拉的制裁力度,不仅禁止雪佛龙等企业在委开展石油业务,还威胁对购买委内瑞拉石油的国家加征25%关税。 另一方面,美国试图通过强化在拉美的军事存在来抵消中国的影响力,例如在阿根廷建立联合海军基地,与巴西、智利等国举行联合军演。然而,这些措施似乎收效甚微——委内瑞拉通过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的金融平台获得了新的融资渠道,而中国与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国的军售合作也在稳步推进。 更深层次来看,哥伦比亚的选择暴露了拉美国家在中美博弈中的尴尬处境。这些国家既希望通过引入中国武器实现装备现代化,又不愿彻底得罪美国这个传统盟友。 正如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在访华时对歼-10CE表现出“浓厚兴趣”,却在回国后迅速转向瑞典,这种摇摆反映了拉美国家在安全需求与政治现实之间的艰难平衡。 而中国则通过“性价比+灵活合作”的策略,逐步在拉美市场站稳脚跟——从委内瑞拉的歼-10CE到阿根廷的S-20潜艇,中国武器正以“性能硬、路子新”的姿态打破西方垄断。 不过,中国在拉美的军售扩张也面临挑战。例如,哥伦比亚游击队和墨西哥毒品帮派曾通过第三方渠道获得中国轻武器,这给中国的国际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美国正联合欧洲盟友对中国军售施加舆论压力,试图将中国描绘成“破坏地区稳定”的角色。但正如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E用实战战绩证明了自身价值,中国武器的可靠性和性价比终将成为最有力的说服力。 哥伦比亚婉拒歼-10CE的决定,看似是一次普通的军购选择,实则是中美拉三方地缘博弈的缩影。对中国而言,失去哥伦比亚这个客户固然遗憾,但委内瑞拉市场的潜力足以弥补这一损失。 更重要的是,中国通过这次事件再次验证了“以实力换市场”的策略有效性——当歼-10CE在印巴空战中击落“阵风”时,当中国承诺为委内瑞拉提供石油换武器的灵活方案时,美国试图用政治施压阻止中国武器扩散的努力,正变得越来越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