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美国人现在也开始玩集装箱火箭炮了,而且还煞有介事地起了个名——PFAL,托盘化野

美国人现在也开始玩集装箱火箭炮了,而且还煞有介事地起了个名——PFAL,托盘化野战炮兵发射器。听着挺潮,其实就是我们早在几年前珠海航展上展示过的东西,美军照着葫芦画瓢,连壳带理念都搬过去了。 你说它抄,那美国人肯定不认,但你要说灵感不是来自中国,那也太睁眼说瞎话。集装箱里藏火箭,多管能升降、可收纳、还能跨平台发射,这个设计逻辑早就在我国各种型谱化产品上铺开了,SR5的集装箱版,WS-600L的快打版,还有那种双口径共架设计,哪个不是成熟方案? 美国现在拿这个东西出街,其实是没招了。你别看他们总爱讲高端战争,什么AI+大数据+星链协同,说到底,今天的美军已经不太敢赌单点突防了。他们在搞的是“摊煎饼战术”:便宜一点、灵活一点、哪里有空就撒一个。所谓分布式作战,本质就是资源不够用的摊派术。 这玩意儿放在第一岛链的某个礁上,看起来像个普通集装箱,里头其实能发射GMLRS精确弹、ATACMS战术导弹、甚至最新的PrSM,一旦开火,打出去几百公里不成问题。理论上讲,能打陆上也能打海上,还能躲在港口、小岛、民用码头。听上去确实有点威胁。 但打仗不是纸上谈兵,这种东西真上战场,你得看它怎么死。 第一是它动不了。你开火之前藏得住,开火之后怎么办?再快也得几分钟起车吧?咱现在察打一体的能力已经练到什么程度了?高空察看、低空跟拍、导弹追杀,一整套链条比你还熟门熟路。 第二是它太“被动”。你集装箱藏在哪儿都行,那我们就换打法。不是以前那种盯着目标打,是盯着区域打,整个岛、整片港区、整条公路都能变成雷区。你只要敢在我们可控海域上摆,那就别指望还能拉出去活着回来。 第三是它依赖系统。美国那一套模块化弹箱,是为M270和海马斯量身定制的。你硬塞进集装箱里是可以发,但那可不是标准化炮兵部队用起来顺手的结构,调度、补弹、维护都要额外适配。这种东西不能常态化作战,只能搞突击或者撑场面。 说到底,美国这个PFAL,是拿来“补短”的,不是拿来打持久仗的。它能多部署几个?能大规模快速转场吗?它能自主作战吗?打完一轮之后还能接上第二轮吗?你只要问出这些问题,就知道这东西更像是美军“战略不自信”的一个影子,哪怕射程涨了,弹种多了,战术上还是个临时兵。 中国为什么早早搞集装箱火箭炮?不是因为缺钱,是因为我们想的是“非对称博弈”+“全域压制”。你有航母我有岛链,你有宙斯盾我有东风快递,你玩隐身轰炸我就布伪装发射,逻辑不是“学”,是“破”。 现在美国倒过来学我们,这不是科技碾压,而是“补位式焦虑”。很真实,也很可悲。 所以这波,没啥可怕的。我们不但有这类装备,还更懂怎么用,更重要的是,我们连怎么破这种战术都想明白了。下一次,要真有这种集装箱突然开火,我们不会惊讶,我们只会笑着反手一个精准定位——你的火箭弹刚起飞,我们的弹道已经在你头上了。 这不是我们骄傲,而是我们早就准备好了。你快,我们比你更快。你想躲,我们连你藏在哪儿都知道。 美国,欢迎继续学。只要你还敢学,我们就敢让你看清楚,什么叫“原厂正品”的作战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