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726年,年羹尧知道自己将被问斩,暗中把怀孕的小妾,送给一位书生,并千叮咛万嘱

1726年,年羹尧知道自己将被问斩,暗中把怀孕的小妾,送给一位书生,并千叮咛万嘱咐:孩子出生要姓“生”。 年羹尧,1679年出生,安徽怀远人,后来家迁到辽东,属于汉军镶白旗。雍正元年还被抬进镶黄旗,身份挺硬。他家底子也不差,爷爷是进士,爹当过湖广巡抚,小时候就聪明伶俐,1700年中进士,起点是翰林院检讨,干的是文官活儿。别看他文绉绉的,后来可是靠打仗爬上去的。 康熙年间,他仕途顺得不行。1709年30岁就当上四川巡抚,干得有声有色,整顿税收、禁收礼啥的,康熙老儿挺待见他。1718年升四川总督,管西藏平叛,跑前线、修驿站,忙得脚不沾地,最后还真把乱子平了,封了个定西将军。到1721年,他管着川陕军政,成了西部大佬。雍正上台后,他因帮忙夺位,风头更劲,1723年当抚远大将军,带兵平青海叛乱,一万多人马,四路开打,几个月就把事儿搞定,封了一等公,牛气冲天。 可这人太得意忘形了。仗着功劳大,他在朝里对皇亲国戚都拽得二五八万,奏折写得也不注意,雍正看着就来气。1724年进京,官员跪着迎他,他连头都不点,皇帝能不怀疑他想造反?结果第二年就翻车了,先被调去杭州当将军,很快就降成看门的闲职。1725年9月,朝廷给他罗列92条罪状,大逆、欺君啥都有,30多条都能砍头。年底押到北京,他知道自己完了。 年羹尧倒台前,最牵挂的是啥?不是官位,是血脉。他有个小妾柳氏,怀着孕。柳氏是江南书香门第出身,家里落魄才进年府,长得俊,挺得宠。年羹尧怕自己一死,株连九族把孩子也害了,就想了个招儿——把柳氏送走。他找了个杭州郊外的书生沈青书,这人穷但老实,之前给年羹尧抄过文书,靠得住。年羹尧给了银子,交代孩子得姓“生”,还得藏好身份。柳氏就这么被送出去了,去了江南一个偏僻村子。 孩子后来生下来,叫“生元”,沈青书当爹养着,教他读书。柳氏靠织布过日子,低调得不行。年羹尧1726年1月喝毒酒死了,47岁,朝廷念他平青海的功,没用酷刑。但他这手安排,确实让血脉偷偷续上了。 年羹尧一倒,家里人也没好日子。老婆苏氏是宗室出身,努尔哈赤后代,靠这层关系没啥大事儿,被送回娘家,过得清苦但活下来了。女儿年氏就惨了,本来跟孔家订了婚,嫁妆都备齐了,结果年羹尧一出事,孔家退婚,还吞了嫁妆。她名声毁了,没人敢娶,靠族人接济过一辈子,死得挺憋屈。 柳氏和生元算幸运的。柳氏没再嫁,守着秘密,生元长大当了教书匠,娶妻生子,姓“生”的后代就这么传下来了。没啥大富大贵,但也没卷进朝堂的腥风血雨。 年羹尧为啥要孩子姓“生”?有人说是取“新生”意思,盼着家族东山再起;也有人说就是随沈青书的“沈”拆出来的,掩人耳目。甭管咋样,这招挺接地气,简单直接,还真管用。他知道自己混砸了,但不想让血脉断,临死前还不忘留条后路,挺有心眼儿。 年羹尧这人吧,功劳不假,可性格太狂,栽得也不冤。送小妾这步棋,咋说呢?有点儿聪明,又有点儿无奈。聪明在哪儿?他算准了朝廷未必追查一个小妾,孩子活下来概率大。无奈在哪儿?堂堂大将军,最后只能靠个书生保命,落差忒大了。他这辈子风光过,也跋扈过,到头来却得偷偷摸摸保后代,说白了,就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搁现在看,这故事挺像现实里那些大佬翻车后的剧情。位高权重时啥都有,一倒台啥都没了,还得想辙保家人。年羹尧这操作不算啥英雄壮举,但也算人之常情。毕竟,谁不想给自己留点念想呢? 再说柳氏和生元,低调活下来,没给年羹尧丢脸,也没趟浑水。这结局虽不出彩,但挺踏实。比起年羹尧那些被砍头的同僚,他这后手还算有点儿回报。 清朝官修史书里,年羹尧是个反面典型,功劳提一提,罪状写一堆。民间传说倒不少,说他多仗义、多有谋,可惜史料没啥证据。现代人看他,多半觉得这家伙能力强但情商低,政治斗争里没站好队,活该倒霉。不过,他这送妾的事儿,倒是给枯燥的历史添了点儿人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