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马来西亚总理在里约发表了震惊世界的讲话:我们还没有谈论完全去美元化,这还有很长的

马来西亚总理在里约发表了震惊世界的讲话:我们还没有谈论完全去美元化,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已经开始了,即使一开始只去美元化10%或20%,也会有所不同。 先说说背景。美元在全球贸易和金融里地位超然,结算、储备、投资,几乎哪儿都离不开它。但这也意味着,美国随便打个喷嚏,全球经济都得感冒。马来西亚总理显然看透了这点,他不是要彻底推翻美元,而是想试着松开这个“紧箍咒”。为啥?一是经济自主性,谁也不想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二是全球局势变化,美元武器化(比如制裁)让不少国家心里发毛。马来西亚这步棋,是在说:我们得给自己留条后路。 再说实际操作。去美元化10%或20%,听起来不多,但对一个中等经济体来说,已经是实打实的信号。比如,马来西亚可以跟贸易伙伴用本地货币结算,或者推人民币、欧元等其他货币上位。这不是空想,他们已经跟中国、印度这些国家在双边贸易上试水了。这种小步走,既能测试水温,又不至于跟美国翻脸。 马来西亚这举动,真能影响全球吗?别小看这10%或20%,它可能是个引子。想想看,东南亚国家本来就对美元依赖深,现在有个“带头大哥”站出来,其他国家会不会跟风?泰国、印尼这些经济体要是也动心,区域性的去美元化可能就不是梦。再放眼全球,中东的石油国、非洲的资源国,甚至欧洲的一些玩家,都有理由重新思考美元的角色。一旦这股风吹起来,美元的“老大地位”还能坐多久? 当然,反过来也得说,美国不会坐以待毙。美元霸权不是一天建成的,背后有强大的金融体系、军事力量撑腰。马来西亚这点“小动作”,要撼动它,难度不小。短期内,估计也就是局部震动,全球贸易还是得靠美元兜底。但长远看,这事儿就像种子,埋下了就可能慢慢发芽。 总理自己都说了,完全去美元化“还有很长的路”。这话挺实在。现实里,去美元化不是喊口号就行,得有替代方案。比如,用啥货币顶替?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还不够,欧元有欧元区的内忧,外加数字货币还没成熟。更别提技术问题了,支付系统、清算机制、汇率风险,这些都得一步步解决。马来西亚现在也就是试试水,10%或20%更多是象征意义,表明态度,但要真走到50%甚至更高,估计得几十年。 不过,这条路长归长,走不走得下去还得看国际环境。如果中美博弈加剧,或者全球再来一次金融危机,去美元化的动力可能会蹭蹭上涨。到时候,马来西亚的小步子,可能会变成大潮流的一部分。 你可能会问,这跟咱老百姓有啥关系?其实还真有。如果去美元化成气候,国际贸易成本可能变低(少换汇了),进口货价格也能更稳定。但反过来,美元资产(比如美股、债券)的吸引力可能下降,手里有这些资产的人得掂量掂量。马来西亚本地企业可能也会更有底气用自己的货币跟外国做生意,经济活力说不定还能起来点。总之,这事儿离咱们不远,影响会慢慢渗透。 马来西亚开了个头,国际社会咋看?支持的肯定有,比如那些早就对美元不满的国家,俄罗斯、伊朗这些估计乐见其成。中国可能也暗暗点赞,毕竟人民币国际化也能搭个顺风车。但反对的声音也不会少,美国肯定不爽,可能会通过外交、经济手段施压。一些依赖美元的国家,比如日本、韩国,可能也会冷眼旁观,不急着站队。这场博弈,才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