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公布了两则好消息,都与中国有关。 中国的技术创新不是停留在论文里的概念,而是真真切切走进了日常生活,就拿AI来说,深圳的企业已经做出了新型的掌纹扫描仪,不用接触,把手掌对着镜头就能完成身份验证。 现在不少商店打算用这个系统搞无现金支付,一些公司也想用来给员工考勤,这比之前的人脸识别又进了一步。 技术落地快,国产品牌也跟着火了起来,前几年大家还去日本抢电饭煲、马桶盖,现在不一样了。 今年前五个月,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了五大类商品卖了1.1万亿,小米、美的这些国产品牌卖得特别好。 唯品会上,华为笔记本一度卖得比之前多了60%,年轻人买东西更认国产品牌了。 汽车市场里,这种变化更明显,前六个月,丰田、本田、日产在华销量加起来少了7%,日媒自己都说,市场份额被中国厂商拿走了不少。 面对中国技术和品牌的崛起,日本这边的反应挺复杂的,先说汽车,曾经在中国市场,每卖出三辆车就有一辆是日系车,可到了2024年,日系车的市占率已经跌到13.7%。 不光是中国市场,日本本土的家电市场里,70%的品牌已经是中国的了,这在以前很难想象。 AI领域的感受可能更直接,日本媒体《日本网》说,中国AI发展的速度让日本追不上,还把中国比作兔子,日本比作乌龟。 他们发现,中国的医院、学校、银行甚至地方政府都在用AI,汽车厂商打算把生成式AI装进车载系统,医院有定制的AI模型,连“人工智能公务员”都在计划中。 不少日本企业还加入了中国开源AI的二次开发,想从这里找到追赶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