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高铁创新之旅”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拉开帷幕,1200余名来自全球的铁路同行齐聚于此,在灼热的北京午后,探寻中国高铁领先优势的源泉——从6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技术沉淀,到CR450动车组的亮眼表现,再到实车试乘的直观体验,中国高铁以全链条创新成果,向世界展现着自主创新的强劲脉动。
实验室里的“隐形基石”,筑牢了技术领跑的根基。国家铁道试验中心的6大重点实验室当天首次集中亮相,其中能模拟时速530公里极端工况的制动系统实验室,已累积超6万小时试验数据,成为制动技术迭代的“加速器”;高速弓网关系、轮轨关系等实验室,60多年来为中国铁路每一次重大技术飞跃提供支撑,被称作“复兴号的摇篮”。在这里,国际铁路联盟的法国工作人员PierreTane对着移动闭塞列控系统展板惊叹:“如此短的追踪间隔却能保持安全,太神奇了”,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更让外宾们频频竖起大拇指。
动车组家族的“实力担当”,彰显着持续领跑的底气。试验基地的轨道上,CR450AF、CR450BF样车与CR400AF-S、CR220J等复兴号家族成员整齐列阵,无声诉说着中国高铁技术的广度与深度。铁科院机辆所所长张波带来的消息振奋人心:CR450动车组4项关键指标均超预期,即将启动60万公里运用考核,距离正式运营再进一步。这款最高运营时速400公里的动车组,实现运行阻力降低22%、能耗下降20%,更高速、更节能的性能,刷新着世界高铁技术标杆。而复兴号家族适应西部强风沙、东北严寒等极端环境的能力,更印证了中国高铁技术的全面性。
全球同行的“心动瞬间”,见证着创新成果的国际共鸣。实车试乘环节中,CR400BF-GS智能动车组载着代表们,以100公里时速穿行于50余种线桥隧场景,奥地利代表RichardNeussl感叹“车厢的舒适让我想体验京沪高铁”,英国工程师HudsonTaivo直言“一定会带家人再来”。从俄罗斯代表IgorP.Kiselev感慨“15年变化太大”,到沙特工作人员为中国团队“在350公里时速基础上冲刺450公里”的创新意识点赞,这些真实反馈,正是中国高铁从“走出去”到“被向往”的生动注脚。
“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高铁的创新之路从未停歇。从实验室里的千万次试验,到动车组家族的持续升级,再到全球同行的热切目光,中国高铁以实打实的技术突破,不仅巩固着领跑优势,更在开放共享中播撒着合作的种子。这条不断延伸的钢铁脉络,终将带着更多国家的期待,驶向更安全、更智能、更绿色的未来,让创新成果真正惠及世界。(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