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化与旅游产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志愿者们,怀揣专业知识与青春热忱,走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万载古城,开启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之旅。这支由青年学子组成的志愿团队,以“专业赋能+深度调研”为行动准则,用脚步丈量古城街巷,用专业洞察发展痛点,为古城注入了充满活力的青春动能。
以专业为笔,解码古城文化基因
志愿者们化身文化“解码者”,深入万载古城的文化场馆与商户,对50余家商户展开系统走访。在万载夏布文化馆,他们与传承人促膝长谈,细致记录夏布技艺的传承困境与发展机遇,围绕“传统文化如何现代表达”展开深度研讨。针对古城“非遗+赣派建筑”的核心特色,以及“烟花秀+非遗展演+美食街区”的文旅模式,志愿者们敏锐捕捉到发展痛点:部分商户反映业态同质化、非遗体验吸引力不足、文创产品创新滞后。为此,他们结合专业知识,提出“非遗工坊+沉浸式体验”的创新思路,计划以青年视角激活文化IP,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焕发新活力。
以倾听为桥,传递游客真实心声
为精准把握游客需求,志愿者们兵分多路,走遍古城街道,与110余名涵盖老、中、青、幼各年龄段的游客深入交流。在茶馆里,他们认真询问游客对大碗茶的口感评价;在文创店中,详细记录游客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发放评分表,鼓励大家坦诚反馈对服务、设施的意见。调研中,志愿者们整理出清晰的“满意度清单”:游客对“焰火之恋”烟花秀、高性价比住宿和便捷交通赞誉有加,同时也指出了餐饮价格偏高、导览标识不足等问题。据此,团队迅速构思“智慧导览系统”方案,计划整合地图、人流数据和商户评价,用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温度。
以创新为钥,破解民宿发展难题
志愿者们聚焦古城民宿经济,走访多家特色民宿,与主理人深度探讨经营之道。在古色民宿,他们饶有兴致地了解老物件陈设的故事;在祠堂改造的民宿里,认真记录定制婚庆活动的运营模式。在发现民宿因保留古建筑结构导致蚊虫滋扰、隔音欠佳等问题,且互联网评分略低于传统酒店后,志愿者们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微改造”建议:在保持赣派风格的前提下,安装智能新风系统、升级隔音材料,既守护古城风貌,又提升住宿舒适度。
此次实践,志愿者们以青春智慧,为万载古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详细的数据支撑和创新思路。他们不仅在调研中深化了专业认知,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担当。未来,这支志愿团队将持续追踪成果落地,助力古城在保护与开发中平衡前行,让“烟火气”与“文化魂”在青春力量赋能下,绽放更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