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年,杨坚绞尽脑汁给女儿选了一个驸马,可相士韦鼎看了驸马的面相后,摇着头叹道:“驸马恐怕守不住富贵啊!” 隋文帝杨坚找来相士韦鼎,与他叹道:“我的兰陵公主阿五命途多舛,嫁给王谊家的儿子王奉孝没多久,王奉孝就病死了。我女儿为他守寡三年,现如今也是时候再选良配。朕亲选了萧瑒、柳述二人,相士且看此二人如何? 韦鼎捻着花白的胡须,目光在卷宗上扫过。萧瑒是南朝梁明帝的儿子,风度翩翩且精通诗赋,如今在隋朝任内史侍郎;柳述则是开国元勋柳机的儿子,虽年纪轻轻却已凭战功封爵,性格刚毅果敢。 “陛下可知,” 韦鼎忽然开口,声音带着奇异的穿透力,“萧公子眼中有桃花煞,虽能得美眷,却恐难承国器;柳公子眉间有竖纹,此乃 ' 权劫 ' 之相 —— 能骤登高位,亦能一朝倾覆。” 杨坚的手指猛地顿住。他想起阿五为亡夫守孝时,每日捧着王奉孝的遗物垂泪的模样,心就像被针扎似的疼。“韦卿只说,此二人谁能护阿五周全?“ 韦鼎叹了口气,说出那句改变公主命运的话:“萧郎可保平安顺遂,柳郎能得公主倾心,却守不住这份富贵。” 殿内陷入长久的沉默。杨坚想起自己当年从北周静帝手中夺位时的惊险,想起朝堂上波谲云诡的势力纷争。他多么希望女儿能远离这些刀光剑影,可偏偏阿五的性子随了他 —— 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 几日后,兰陵公主府传来消息:公主愿嫁柳述。 杨坚终究还是依了女儿。他不仅将阿五风光大嫁,更破格提拔柳述为兵部尚书,让其执掌兵权。那段日子,长安城的百姓常能看到柳述陪着公主出游,两人并辔走在朱雀大街上,郎才女貌,羡煞旁人。阿五脸上重新绽放的笑容,让杨坚觉得自己做了对的决定。 为了让柳述能站稳脚跟,杨坚可谓煞费苦心。他特意在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自己当年南征时佩戴的玉带解下来赐给柳述,语气郑重地说:“此带曾助朕平定江南,今日赠予你,望你不负朕望,更不负阿五。” 不仅如此,他还让柳述兼任太子詹事,意图让其与太子杨广建立良好关系,为日后铺路。每逢柳述在处理政务上遇到难题,杨坚总会耐心指点,甚至将自己多年的从政心得写成手札交给柳述。 然而,柳述的性格却成了他最大的阻碍。他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又得皇帝宠信,在朝堂上愈发张扬。 有一次,大臣苏威因一件小事与柳述意见不合,柳述竟在朝堂上指着苏威的鼻子斥责,言语间毫不留情,让苏威颜面尽失。杨坚得知后,虽对柳述进行了训斥,但柳述却并未放在心上,依旧我行我素。 他与权臣杨素的矛盾更是不断升级。杨素主持修建仁寿宫时,柳述听闻工程中存在克扣工匠工钱、滥用民力的情况,便直接在杨坚面前弹劾杨素。 虽然后来经查证有些夸大其词,但这无疑加深了杨素对他的怨恨。杨素常在杨坚耳边说柳述的坏话,称其年轻气盛,恐难当大任。 可韦鼎的话,终究成了谶语。 随着柳述在朝中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与权臣杨素的矛盾也日益激化。杨素是隋文帝的左膀右臂,更是太子杨广的心腹。柳述性情刚直,多次在朝堂上驳斥杨素的提议,甚至当众指责其结党营私。 “陛下,柳述恃宠而骄,恐非社稷之福啊!”杨素在杨坚病重时,终于递上了弹劾柳述的奏折。奏折中详细罗列了柳述的种种 “罪状”,包括他如何在处理边境事务时独断专行,导致与突厥的关系一度紧张;如何在选拔官员时任人唯亲,提拔自己的亲信。 此时的杨坚已卧病在床,他望着窗外飘落的秋叶,忽然想起韦鼎当年的预言。病榻前,柳述正据理力争,请求废黜行为不端的太子杨广,改立杨勇。而阿五跪在一旁,泪眼婆娑地为丈夫求情。 “父皇,柳郎是忠臣啊!”杨坚闭上眼,一行浊泪从眼角滑落。他终究没能护好女儿。不久后,杨广登基,是为隋炀帝。 柳述被剥夺爵位,流放岭南,原本兰陵公主想要跟着他一起去的,奈何,杨广心疼妹妹,就不让她跟着一起走,但是兰陵公主不愿意,杨广一怒之下,他就把妹妹贬为庶人,永世不得与丈夫相见。 站在空荡荡的公主府里,阿五抚摸着墙上挂着的新婚画像,忽然明白父亲当年的苦心。她拒绝了隋炀帝为她安排的新婚事,执意要等柳述归来。 三年后,岭南传来柳述病逝的消息,阿五一口鲜血喷在画像上,不久后也追随而去。她临死前请求杨广:“既然我不能和柳郎生前在一起,那么我也希望在死后,我能够葬在他身边。”但杨广依旧没有答应。 那卷记录着萧瑒与柳述命格的卷宗,后来被史官收录进《隋书》。人们才发现,韦鼎不仅说中了兰陵公主的命运,更道破了隋朝的结局 —— 柳述的 “权劫”,何尝不是这个王朝的缩影?它像一颗流星,在杨坚手中达到鼎盛,又在杨广手中骤然陨落,只留下无尽的唏嘘。 如今再看那段历史,或许韦鼎当年的相面,看的不仅是面相,更是人心与时局。萧瑒后来在唐朝官至户部尚书,安享天年;而柳述虽落得悲惨结局,却与兰陵公主成就了一段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的传奇。 若重来一次,杨坚会让女儿选平安,还是选爱情?这个问题,或许只有紫宸殿的那盏青铜灯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