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说要访华,特朗普就逮捕中国公民,中方直接出手,断掉美国后路。 特朗普5月访问中东签下万亿美元大单后,主动提到想访华,结果话音未落,美国司法部就在6月底抓人。这种“一边示好一边施压”的操作,明摆着是想在谈判前给自己加码。美国这招在国际政治里屡试不爽,这次又想故伎重演。 而美国所谓“协助朝鲜”和“搜集情报”,证据含糊不清,既没有联合国授权,也不走国际法程序,全靠美方单方面说了算。 被逮捕的陈远策和赖利仁,美方指控他们在加州利弗莫尔的公共储物柜进行资金交付,却拿不出影音视频证据。这种“莫须有”的罪名,让人不禁想起历史上的“考克斯报告”,当年美国也是用类似的手段污蔑中国窃取核机密,结果被证明是无稽之谈。 美国这么做,背后有多重动机。一方面国内政治压力大,特朗普需要转移视线。美国经济问题一大堆,债台高筑,民众不满情绪高涨,逮捕中国公民可以把矛盾引向外部,缓解国内压力。 另一方面,美国想在稀土等关键领域对中国施压。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对稀土的依赖程度很高。 今年4月中国对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美国财长贝森特就公开呼吁中国恢复稀土出口,甚至暗示只要中国松口,美方所有反制措施都可以取消。这次逮捕事件,很可能是美国在稀土问题上的一次试探。 而中方当然不会坐视不管,美国刚动手,中国外交部就明确表态,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制裁,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紧接着中国海关在上海港扣了一批美国进口货物,要求美国企业提交额外的合规证明。这招直接打中了美国的痛点,因为美国很多企业依赖中国市场,货物被扣会影响他们的正常运营。 更厉害的是中方迅速展开外交布局,王毅访问欧洲,与欧盟领导人会面,强调中欧合作共赢。这一招切断了美国的战略退路。美国一直想拉拢欧洲围堵中国,但欧洲也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中国在欧洲的外交活动,让美国的“盟友牌”变得不那么好使了。 除此之外特朗普的访华计划也因此蒙上阴影,虽然他声称“可能访问中国”,但中方明确表示,台湾问题是绕不开的关键。美国必须在涉台问题上表明清晰、正确的立场,否则访华难以取得积极成果。此外特朗普政府内部也存在分歧,国务卿鲁比奥被排除在访华名单之外,显示出鹰派与务实派的博弈。 这次事件再次暴露了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从历史上的“考克斯报告”到现在的逮捕事件,美国总是用各种借口打压中国,却拿不出真正的证据。 中国不是软柿子,不会任由美国摆布。中方的反制措施已经让美国尝到了苦头,未来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将继续坚定维护自身利益,而美国的霸道做法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