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中伏凉嗖嗖,晚中伏热死牛”,今年中伏是早是晚?答案来了 随着小暑的到来,大暑也不远了。暑热一天天的增强,我们三伏天也有变化了。一般来说,三伏天不在小暑就是在大暑入节的。这时间是变化的。也就是初伏和中伏时间变化很大。而末伏则是在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 从伏热来看,中伏比较特殊,因为中伏通常在大暑节气前后来入节的。这也就是老祖宗总结出来的早中伏和晚中伏的。 中伏入伏时间是以夏至第四个庚日。这个时间可能来得早,也可能来得晚。这与中伏到底是十天还是二十天有关的。通常来看,如果中伏是二十天,那么,中伏就比较早。当然,如果中伏来得晚,天气也可能会是热得晚了。 通常情况,中伏的早与晚与大暑入节时间有关,根据古人的经验:大暑在中伏之前到来,叫晚中伏;中伏在大暑之前到来,就叫早中伏。主要看谁在前了。 并且,根据老祖宗的说法“早中伏凉嗖嗖,晚中伏热死牛”,这句农谚说明如果是早中伏的话,这样的年景在中伏到来的时候,我国降雨天气比较频繁了。因为只有冷空气来袭,带来降雨降温,我们才能够感受凉嗖嗖的。特别是北风降温效果更好的。对于这样的年景,因为雨水偏多,我们也要做好田间日常管理。 如果是晚中伏,说明大暑入节,中伏晚到,说明伏热时间将会是更长了。这里用“热死牛”来说明的。可见,这伏热不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