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照片中的父子二人,当时是在讨论个什么问题,或者主席是在讲个什么故事,让儿子毛岸英听得这么入迷。 这张照片拍于1949年秋,这么算的话,应该是在北京香山照的,但是照片的历史背景和谈话内容,可能没人知道吧,不知有没有历史记载,恐怕都无法考证了。 整个画面又是充满了和谐与开心,又随和。 父子二人名是父子关系,但给人的映像又是一对忘年交的朋友关系,一点没有父亲的严肃,也没有一点儿子的拘束。 你看,儿子就那么抱着脚斜坐在父亲的对面,一点不讲究坐姿,这在现在许多的普通家庭,小辈在长辈面前这么随意而坐,一定会说儿子不懂规矩。 但在这一对特殊的父子之间,好像没有那么多陈腐旧规,主打一个随意和谐就行了。 毛岸英于1936年去苏联。 1937年初,毛岸英进入莫斯科市郊的莫尼诺尔第二国际儿童院,后转入伊万诺沃市国际儿童院。 他学习认真,逐渐成为儿童院里的“小领袖”,先后担任过少先队大队长、儿童院团支部书记和伊万诺沃市列宁团区委员。 他撰写的《中国儿童在苏联》一文,被周恩来带回国内发表在《新中华报》上。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毛岸英随儿童院学生参加了挖筑反坦克壕的工作。 1942年5月,他写信给斯大林请求上前线,未获直接批准,后经与苏军政治部副主任曼努意尔斯基将军沟通,得以进入苏雅士官学校学习军事。 1943年1月,毛岸英进入莫斯科列宁军事政治学院学习,并在此时加入苏联共产党。 1944年8月到11月,他作为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见习生,虽未直接参与战斗,但得以在战地观摩。 之后他还参加了进军白俄罗斯、波兰和捷克的战斗,获中尉军衔。 1945年,毛岸英随部队参加了攻克柏林的战斗,战后受到斯大林接见,斯大林赠送给他一把手枪。 毛岸英于1945年底回国,1946年1月抵达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