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汉光41号”演习在9日启动,并延长至18日。此次演习的科目包括“灰色地带袭扰”、“战备部署”、“联合反登陆”、“滨海暨滩岸战斗”和“纵深防御暨持久作战”等。台湾退役将领栗正杰对此发表评论,指出台湾的防卫战略实际上是在设想“城镇持久战”,并警告这将把台湾整个陷入灾难。 从演习的规划来看,台军显然意识到与解放军的力量差距,无法在滩岸阶段有效击败“敌军”,因此转而将战斗引入城镇,依靠复杂的地形和建筑进行持久消耗战,等待外部干预或美军援助。这一战略构想面临多个严重问题,栗正杰提出了五个“灵魂之问”,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首先,如果解放军实施封锁,台湾在缺乏能源和物资的情况下,民众是否能承受得住长期的“城镇韧性”作战?台军的战略假设依赖于国际干预或美军的援助,但民众的生存状况能否支撑这一战略目标,尤其是在长期被围困的情况下,这是个巨大的未知数。 其次,台军的武器装备是否适合城市战?例如,体型庞大的M1战车在城市作战中的机动性和有效性存疑。相比之下,解放军的无人机、机器狼等新型武器在复杂地形中具有更强的侦查和打击能力,这让台军在此类战斗中处于劣势。 第三,国际干预的有效性仍需打上问号。俄乌战争已经证明,单纯依赖国际干预的战略往往无法改变战争的走向。即使国际社会愿意提供援助,是否能够对解放军产生实质性影响,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第四,美军是否会派兵参战也是关键。尽管解放军已经展示了突破第二岛链的能力,拥有了“拒止”和“反介入”的作战能力,但即使美军愿意提供援助,按照印太司令帕帕罗的说法,美国援军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台湾,这意味着台军可能无法依赖美国及时到达进行支援。 第五,城镇战的战术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延缓敌军进攻,但这种战斗方式对平民百姓而言极其残酷。台湾民众是否愿意在城市战中为“抗中保台”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且艰难的问题。 综上所述,台军当前的防卫作战战略是否能经得起实际考验仍然存在很大疑问。如果没有明确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台湾在面对解放军的进攻时,可能会在战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成为“炮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