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儿街头的茶水摊可是真不少见,尤其在车站、码头、集市这些人多的地方,简直是“解渴标配”。计划经济时期物资紧张,一分钱都得掰开花,“每杯二分”的定价,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不算贵,干体力活的工人、赶路的行人,掏两分钱就能喝上杯热乎茶,既实惠又能歇脚。 那时候不光茶水摊,修鞋摊、剃头摊这些小营生也常见,都是为了方便大伙儿过日子。而且那会儿商品价格受国家管控,不像现在能随便调价,“二分一杯”可能好几年都不变,老百姓心里都有数,买东西不用操心挨宰,这也是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的一个特点。 你再看那铝制茶壶和玻璃杯,在当时也算挺“体面”的家当了,摊主把桌布铺得平平整整,茶水摆得齐齐整整,透着股认真过日子的劲儿,也能看出那会儿人做生意实在,讲究个实在和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