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2018年,中国首位女空降兵马旭和丈夫,向家乡捐赠了1000万的巨款,可许多人不

2018年,中国首位女空降兵马旭和丈夫,向家乡捐赠了1000万的巨款,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们二老却始终居住在一套破旧的平房中。   2018年,一对老人来到一家银行。   他们衣着朴素,甚至有些寒酸,却要转账一笔巨款——300万。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仅仅是他们计划捐款的零头,最终的数额将高达1000万。   这对老人是谁?他们为何要捐出如此巨款?   1961年,新中国百废待兴,国防力量亟待加强。   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部队应运而生,马旭就是其中一员。   14岁那年,她告别了贫困的童年,毅然决然地穿上了军装。   从军政大学开始,她就埋头苦学医疗方面的各种知识,心里想着的就是怎么救人、怎么治病。   后来,她到了野战医院,面对的都是生死一线的紧急情况,但她从不退缩,渐渐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军医。   当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马旭没有犹豫,也没有害怕,她直接站了出来,踏上了前往异国他乡战场的征途,去帮助那些需要她的人。   面对残酷的战争和伤亡的战士,她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生命,荣获多枚奖章。   朝鲜战场上的残酷经历,不仅磨练了马旭的意志,也让她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   她意识到,和平来之不易,需要一代代人用鲜血和汗水去守护。   回国后,马旭继续在医疗领域深耕,并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加入空降兵部队,成为一名跳伞员。   要知道,当时的空降兵选拔条件极其严格,更何况她是一位女性,身高和体重都不符合标准。   面对质疑和劝阻,马旭没有退缩。   她深知,作为一名军医,只有和战友们并肩作战,才能在关键时刻提供最及时的救助。   她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简直就像拼了命一样地训练。   每当夜幕降临,训练场上就会出现一个瘦瘦的身影,她不停地奔跑着,汗水湿透了衣服,但她从不停下。   她还在那里反复练习跳伞的动作,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力求做到最好。   为了克服恐高,她每天都坚持从高处往下跳,哪怕摔得遍体鳞伤也毫不气馁。   功夫不负有心人,马旭凭借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决心,最终通过了考核,成为了中国首位女空降兵,创造了历史。   从战场上的白衣天使到勇敢无畏的空降兵,马旭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撑起一片天。   然而,她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选择在科研领域继续发光发热。   退役后,马旭进入原武汉军区总医院工作,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医学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她参与研发的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她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奖金。   然而,面对荣誉和财富,马旭始终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   她和丈夫颜学庸住在一间简陋的平房里,家具陈旧,甚至连一部智能手机都没有。   在他们看来,钱财乃身外之物,够用就行。   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如何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8年,马旭和丈夫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将毕生积蓄1000万元全部捐赠给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用于支持当地的教育事业。   当银行工作人员和民警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无不为之动容。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位衣着朴素的老人,竟然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抗美援朝老兵,更是一位捐出千万巨款的慈善家。   消息传开后,社会各界纷纷对马旭的善举表示赞扬。   人们敬佩她的无私奉献精神,更被她淡泊名利的崇高品质所感动。   2019年,马旭荣获“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称号。   马旭的故事,如同一道光,照亮了人们的心田。   她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爱国情怀、什么是责任担当、什么是高尚品格。   回望马旭的一生,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默默奉献的科研岗位,再到慷慨解囊的慈善事业,她始终心系国家,情牵人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在马旭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的铁骨铮铮,看到了科研工作者的严谨求实,更看到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信息来源:中国日报网2022-07-14《党的好女儿——马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