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图文内容均源于网络,此图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 特朗普恐怕没料到,大陆出手会如此迅速果断。本月9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将台湾地区的8家实体列入两用物项出口管制管控名单,这一举措释放出明确信号:严禁任何一边依靠大陆发展军工、一边却大力支持“台独”分裂行径的行为。这不仅是大陆在打击以赖清德为首的民进党“台独”分子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更让制裁程度得到了进一步加深,其速度之快、力度之准,足以用“一剑封喉”来形容。 被列入制裁名单的8家台湾实体分别是中信造船、仲硕科技、龙德造船工业、国际造船、攻卫股份、汉翔航空工业(有限公司)、经纬航太科技公司以及中山科学研究院。公告明确要求,若因特殊情况确需继续出口,经营者必须提出申请,否则相关出口活动需立即停止。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些制裁措施精准直击要害,就是要让那些助力“台独”的企业失去为虎作伥的能力。 台湾学者邱毅直言,这是大陆针对台军的专项“封喉行动”,因为这8家被制裁的实体全都与台湾军工生产紧密相关。其中汉翔航空工业和经纬航太科技公司深耕无人机领域,前者承担着台军无人机项目的研发任务,后者则试图在供应链上实现“台湾制造100%”的目标。目前经纬航太科技公司还在测试无人机的可替换零部件,尚未能完全“斩断”台湾无人机厂商对大陆零部件的依赖。但无论这两家企业如何运作,它们都与大陆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说白了,这些被制裁的台湾实体一直过着“吃大陆饭,砸大陆碗”的日子。 这种行为既理应受到大陆的制裁,也不可能一直嚣张下去。既然赖清德要在“台独”道路上加速狂奔,大陆开展多样化的“封喉行动”、给予致命一击也就再正常不过。另有专家分析,台湾地区在无人机零配件、组装等环节过去对大陆依赖度很高,如今遭受制裁后,很可能会转向购买外国无人机,这实际上会让台湾在经济上付出更大代价。原本那种“背靠大陆购买质优价廉产品,却用来反制大陆”的“台独”经济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结合台岛内部的经济形势来看,对军工产业的制裁效果不亚于泰山压顶。自赖清德公开宣扬“两国论”后,大陆就不断在经贸往来方面发力;再加上中美关税战的固有影响,台湾还需要向美国作出妥协和让步,这一来二去,台湾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也许大力发展军工产业是赖清德用来粉饰经济数据的选择,但台湾连民用领域都无法做到完全自给自足,高度依赖对外贸易,更何况技术要求更高的军工产业?一旦失去军工产业对经济的支撑,赖清德的对内统治无疑会面临更严重的危机,这正是一味推进“台独”必须付出的代价,没有例外。 从台湾的视角来看,大陆推进的制裁措施仿佛在加速赖清德政权的倒台,让和平统一重新回到两岸关系的主流地位,并得到台湾当局的公开承认。这次制裁军工企业,实际上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三大领域,是一套实实在在的组合拳,这套组合拳即便用来应对美国,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但很明显,这样的制裁并非结束,而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大陆会在不同阶段推出适配性极强的制裁措施,具体如何行动,全看“台独”分子谋“独”行径的嚣张程度。 如果特朗普不愿放弃台湾地区,或许只有一种选择能提供帮助,那就是降低对台军售价格,让台湾能稍微“回血”。但就目前形势而言,中美双方都向对方传递了维持缓和立场的积极信号,这意味着特朗普至少不会明目张胆地推进对台军售,可能会暗中进行,也可能会等待风头过去。但无论如何,武力统一的进程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因为台湾必将回归,也必须真正回归祖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