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持续,俄罗斯的目标变了。最早,俄只是想通过军事行动来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后来俄罗斯发现欧美全部下场了,不打不行了。 一开始,俄罗斯确实只是想通过军事行动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毕竟北约一轮又一轮东扩,都快把导弹架到俄罗斯家门口了。 2022 年冲突爆发前,普京多次警告北约东扩的威胁,甚至在 2007 年慕安会上就放了狠话。可西方压根没把这当回事,继续推进乌克兰的入约进程。 但打着打着,事情就变了。俄罗斯发现,欧美不仅口头支持乌克兰,还直接下场送武器、给资金。美国先是提供情报预警,让乌克兰提前做好防御,接着又源源不断地输送 “海马斯” 导弹、“爱国者” 防空系统等装备。 欧洲国家也紧跟其后,德国把原本出口埃及的防空系统都调给了乌克兰。这种全方位的支持,让俄罗斯意识到,单纯阻止北约东扩已经不够了,必须打得更狠,才能在谈判桌上占据主动。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的目标在冲突中逐渐升级。一开始,普京宣称是为了保护乌东地区的俄罗斯族人,实现乌克兰的 “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 可随着战事推进,俄罗斯通过 “公投” 将顿巴斯、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四州并入自己版图,还在 2025 年提出建立 “缓冲区”,把苏梅、哈尔科夫等战略要地都划了进去。 这种领土诉求的扩大,显然超出了最初的军事目标。俄罗斯智库的分析也显示,他们认为失去乌克兰的俄罗斯将沦为二流国家,必须通过控制更多领土来维护大国地位。 俄罗斯国内的情况也让这场战争难以收手。虽然西方的经济制裁给俄罗斯带来了不小压力,但俄罗斯人传统的爱国之心和胜利者思维,让他们选择了坚韧。 政府通过加强宣传,将战争塑造为保卫国家利益的正义之举,国内反战声音逐渐被压制。而且,俄罗斯人口是乌克兰的 4 倍,经济规模是乌克兰的 5 倍,在消耗战中占据一定优势。这种底气,让俄罗斯有信心继续打下去。 国际层面的博弈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在特朗普上台后,虽然调整了对乌军援策略,但依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支持。 欧洲国家虽然对美国的有限援助不满,但自身又缺乏与俄罗斯抗衡的实力。联合国层面,虽然多次通过涉乌决议,但俄罗斯和美国的态度反复,让和平进程难以推进。这种国际社会的分裂,让俄罗斯看到了继续施压的机会。 说白了,俄罗斯现在就像开弓的箭,已经很难回头。最初的目标已经被新的战略诉求取代,欧美国家的介入让战争变得更加复杂,而国内的民意和国际的博弈,又为这场冲突注入了持续的动力。 就像战场上的坦克洪流,一旦启动,就很难轻易停下。俄罗斯的算盘很清楚:只有打得更深入,才能在未来的谈判中获得更多筹码。而乌克兰和西方的抵抗,也让这场战争陷入了更深的泥潭。 这场冲突就像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双方都在比拼耐力和意志。俄罗斯的目标从阻止北约东扩,变成了控制更多领土、重塑地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