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琅琊榜》里演活了大智若愚的纪王。
是《大秧歌》中让观众恨得牙痒痒的汉奸吴江海。
也是《县委大院》中的党委书记李来有和《射雕英雄传》中的周伯通。
然而,鲜少有人知道,卸下“老戏骨”标签的他,竟是国际反恐战场上的一名“隐形战士”。
1969年宁文彤在北京评剧院里出生,因为父母都是评剧演员,宁文彤从小泡在戏台边。
在宁文彤咿呀学语时便能惟妙惟肖地模仿《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常宝”。
剧院的老前辈们常打趣:“这孩子,天生是吃这碗饭的!”
但没想到的是,这个“戏痴”少年的人生第一次转折,竟与水有关。
宁文彤母亲为强健他的体魄,给他报了游泳班,宁文彤却一头扎进泳池,每天训练到手指发白。
就连教练都惊叹他的毅力:“别人游十圈喊累,他游二十圈还嫌不够!”
14岁那年,宁文彤竟“游”进了国家体委的少年游泳队。
此时,命运的齿轮也悄然转动,在一次游泳比赛后,儿童剧《风帆》的导演看中了他的运动员气质,邀请他出演一名帆船选手。
在摄像机前,10岁的宁文彤第一次感受到表演的魔力:“原来演戏就像游泳,要憋着一口气,全身心投入。”
有了这次表演经历后,宁文彤从此爱上了表演,而且决定走表演这条路。
1990年,《亲亲我,老师》火遍全国。
21岁的宁文彤饰演的“达达叔叔”,成了80后心中最温暖的童年符号。
可成名带来的困扰远超他的想象,一次去剧院看戏,孩子们认出他后全场沸腾,演出被迫中断。
宁文彤骑车出门时,路人围堵索要签名,他吓得调头逃回家。
这个天生带着“社恐”基因的演员,对镁光灯下的生活避之不及。
宁文彤收:“我不喜欢被盯着,演戏时就该忘掉自己是谁。”
为此他推掉许多主角邀约,甘愿在配角中“隐身”。
这一“藏”,便是三十年。
因为不想自己过多的被外界打扰,宁文彤一直出演都是配角,但这仍然掩盖不了他的光芒。
宁文彤最终还是因为精湛的表演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了他。
只能说实力已不允许他继续低调。
在《小龙人》里,宁文彤是默默无闻的副导演,为小演员们讲戏时手舞足蹈。
宁文彤《家有儿女》中,宁文彤出演的是胖婶弟弟,虽然仅几个镜头,却让观众笑出眼泪。
还有《琅琊榜》的纪王看似呆萌,实则深藏帝王心术,宁文彤设计了许多细微动作,捻胡须时眼珠一转,憨笑中透出狡黠。
对于宁文彤的出色表演,导演都忍不住赞叹道:“他总能把配角演成戏眼。”
而宁文彤的特长还不止这些,他也因为一些特殊爱好体验到了更炸裂的人生。
2001年的某个深夜,宁文彤蹲在自家阳台上,面前摆着一台被拆得七零八落的收音机。
金属零件散落一地,电线像蜘蛛网般纠缠。
妻子无奈摇头:“你这玩具再玩下去,家里要变废品站了。”
宁文彤嘿嘿一笑,继续埋头捣鼓。
谁能想到,这个痴迷无线电的演员,十年后竟用这项“爱好”改写了人生轨迹。
一次偶然的机会,宁文彤在研究无人机时发现:恐怖分子常利用无线电信号远程引爆炸弹,而传统反恐手段难以拦截。
这个发现让他彻夜难眠,宁文彤想“要是能干扰他们的信号,就能救人!”
于是他果断卖掉两套房产,创立科技公司,带着团队钻进实验室。
为测试设备,宁文彤在零下20度的东北雪原冻到手指皲裂,为攻克技术难关,他连续三天只睡四小时。
2018年,一条微博震动整个网络:“奉命前往马里,执行维和任务!”配图是身着防弹衣的宁文彤站在联合国装甲车前,身后硝烟未散。
西非马里加奥,全球最危险的维和战区之一。
宁文彤蹲在战壕里,手持无线电侦测仪,额头渗出汗珠。
40度的高温炙烤着大地,远处传来零星的枪声。
“发现异常信号!”耳机里突然响起警报——恐怖分子正试图用无人机投放炸弹。
宁文彤飞速敲击键盘,启动电子干扰系统,屏幕上的红点剧烈闪烁后骤然消失。
“成了!”一旁的特种兵竖起大拇指:“老宁,你这技术救了一村子人!”
120天的任务中,他经历过埃博拉疫情暴发,目睹过汽车炸弹在百米外爆炸,还因误饮污染水患上肝炎。
回国那天,宁文彤在机场被粉丝认出:“您不是演纪王的演员吗?怎么晒这么黑?”
“戏骨”与“战士”的双面人生如今,55岁的宁文彤依然穿梭于片场和实验室。
拍《封神第一部》时,宁文彤饰演的奸臣费仲只有三句台词,却特意研究了商周青铜器纹样:“衣服上的图腾错了,观众会出戏。”
收工后,宁文彤又匆匆赶去青岛上合峰会现场,指挥无人机防御系统部署。
经纪人苦笑:“给他接戏得算着时间,指不定哪天又被国家召唤走了。”
曾有记者问他:“演戏和反恐,哪个更难?”
宁文彤沉思片刻:“演戏要骗过观众,反恐要骗过敌人。但有一点相同,都得藏得住。”
说罢,他眨了眨眼,仿佛还是当年那个躲在评剧院幕布后偷学演技的孩子。
灯光再起,他披上戏服走向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