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中国最后一名“皇妃”李玉琴,探望狱中的溥仪,见到溥仪,李玉琴心中的那个念头越发清晰:离婚,一定要离婚! 那年春天,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探视室里飘着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李玉琴攥着那张皱巴巴的探视证,指节发白。 她盯着铁门上的小窗,听着脚步声由远及近,十年了,那个曾让她跪着背"二十一条"的男人,如今穿着灰布囚服站在她面前。 溥仪推了推眼镜,嘴角挤出个笑:"玉琴,你胖了。"这句寒暄像把钝刀,突然划开了她心里结了痂的伤口。 这个当年被日本人塞进皇宫的"福贵人",此刻才真正看清自己的命运。 十五岁那年,校长带着日本军官闯进教室,硬给她拍了张照片。 两个月后,她穿着新做的绸缎衣裳跪在伪满皇宫,溥仪用戒尺挑起她的下巴说:"以后遇到晦气事,就靠你这张福气脸来克。" 可命运开了个残忍的玩笑,她等来的不是福气,是溥仪心情好时让她唱歌跳舞,心情差时抄起鸡毛掸子就打。 最屈辱的是那二十一条规矩,连想娘家了都不准哭,得立刻挤出笑脸。 战犯管理所的干部们特意换了红被褥,想成全这对患难夫妻。 那晚溥仪手足无措地坐在床沿,月光照出他花白的鬓角。这个曾经用"神仙眷侣"哄骗她的男人,此刻连句完整的情话都说不利索。 李玉琴望着斑驳的墙皮,突然想起在天津寄人篱下的七年。 溥仪的堂兄把她当犯人看着,出门找工作被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饿得偷吃供桌上的馒头还得挨耳光。 如今新社会给了她图书馆的工作,可街坊们背地里还指着她说"伪满娘娘"。 天刚蒙蒙亮,她就去敲了法院的门。院长李国章盯着介绍信上"长春市图书馆干部"的印章直发愣,他办过多少离婚案,还没见过皇妃来打官司的。 李玉琴把积了十四年的委屈全倒了出来,溥仪骗她说皇帝不能过夫妻生活,可婉容怎么怀的孩子?日本人投降时溥仪带着亲信坐飞机跑,把她扔在荒山沟里。 最寒心的是去年探监,管理所领导暗示溥仪起码还得改造十年。 她掏出贴身藏着的血书,那是1946年写给报社表忠心的,现在成了最讽刺的见证,发黄的白布上,暗红的字迹写着"生是爱新觉罗家的人,死是爱新觉罗家的鬼"。 溥仪收到诉状那天,抚顺下了场春雨。他在答辩状里写:"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 这话倒像是真心,当年他选李玉琴就是图她单纯好拿捏,如今新中国讲究婚姻自由,他这战犯哪还敢拦着。 离婚判决下来那天,李玉琴在图书馆整理新到的《妇女生活》杂志,封面上的女拖拉机手笑得朝气蓬勃。她摸摸自己眼角的皱纹,突然发现心里那块大石头不知什么时候碎了。 第二年开春,她和广播电台的工程师黄毓庚结了婚。 怀孕时害喜得厉害,丈夫天天变着法炖汤;儿子出生那晚,整个家属楼都听见他跑着喊"我当爸爸了"。 后来有人问李玉琴后不后悔离婚,她正给儿子织毛衣,头也不抬地笑:"要是当年跟溥仪有个一儿半女,或许就忍了。可人活一世,总得尝尝被当人看的滋味。" 晚年的李玉琴爱去伪满皇宫博物院当义务讲解员,有回碰上群红领巾,孩子们叽叽喳喳问"皇妃是不是天天吃满汉全席",她指着展柜里打补丁的旗袍说:"看,这才是福贵人真正的衣裳。" 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她银白的发梢上,那件曾束缚她半生的"福"字,终于成了可以笑着说出来的往事。 信息来源: 李玉琴《中国最后一个“皇妃”——李玉琴自述》 搜狐网《末代皇妃李玉琴:为溥仪守节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