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她是《高山下的花环》连长梁三喜原型的遗孀!2007年,她贷款2000元作路费,带

她是《高山下的花环》连长梁三喜原型的遗孀!2007年,她贷款2000元作路费,带着两个儿子从贵州大山里来到云南屏边烈士陵园,这是丈夫牺牲28年后他们全家第一次团聚,她抱着丈夫的墓碑,痛哭流涕。 李金花家堂屋的柜子上,摆着个掉了漆的陶罐。罐口用红布盖着,里面装的不是粮食,是半块红糖。这红糖放了四十多年,硬得像块石头,可李金花谁都不让碰。 1979 年春天,村里的邮差喊她取包裹,是王发坤从部队寄来的。 那时王发坤在边境打仗,包裹里除了几件旧军装,就数这红糖金贵。 他信里说,知道她在家带孩子辛苦,托人从战地供销社换的,让她泡水喝补补身子。 李金花把红糖切成小块,每次只敢放一点点,后来听说王发坤没了,剩下的半块就再也没动过。 王发坤走的时候,小儿子刚会爬。他本来都打好报告要转业了,行李都收拾得差不多,就等着春暖花开回家盖新房。 可边境战事吃紧,他把报告收了回去,跟战友说自己是老兵,该冲在前面。 最后那封信里,他没提打仗多危险,只写着盖房借了战友和乡亲三千块,要是自己回不来,让李金花一定慢慢还上。 李金花把抚恤金和卖猪的钱凑一起,先还了一部分。 剩下的日子,她天不亮就去采山货,背着篓子走几十里山路去镇上卖,晚上回来还要伺候公婆、哄孩子。 有年冬天雪大,她摔断了腿,躺在床上还惦记着欠老张家的五十块,让邻居捎话开春一定还。 就这么一点点抠,到 1990 年终于把账全清了,那天她烧了纸,跟王发坤说事儿办完了。 到了陵园,看到墓碑上的名字,她突然就瘫坐在地上,四十多年的委屈全化成了哭声,周围的人都跟着掉眼泪。 回来没多久,县上的人就来了,说看了报道,要帮她家盖房子。 2009 年小楼盖起来那天,李金花把红糖罐子摆在新柜子上。 武装部的人送来电视机时,她摸着屏幕说,发坤要是能看见,肯定不敢信这是自己家。 小儿子后来搞起了养殖,第一年就赚了十万,给她买了个按摩椅,说让她享享清福。 现在李金花每月能领优抚金,孙子去年也去当了兵。 前阵子听广播,说云南有个烈士家属,也是几十年后才凑够钱去扫墓,政府后来帮着修了路。 这些当兵的把命丢在了外面,家里人苦熬着日子,现在能被好好照顾着,也算是没白等。 李金花常坐在门口晒太阳,看着远处的山,手里摩挲着那个旧陶罐,好像王发坤明天就会背着背包从山路上走下来。 这就是老英雄们的故事。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