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当朝宰相王安石竟然发现自家的小妾和家丁偷人。就在他想要惩戒二人之时,小妾的一句诗,却改变了王安石的想法。 北宋宰相王安石有天发现自家小妾姣娘和年轻家丁有了私情。 这事搁谁身上都得火冒三丈,何况是当朝宰相。 王安石心里那个气啊,当场就想发作,把这对男女狠狠收拾一顿。 姣娘这姑娘,确实不一般。 不光模样生得俊俏,远近闻名,难得的是在那会儿“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头,她偏偏识文断字,还烧得一手好菜。 街坊邻居没有不夸的,名声就这么传开了,连深居相府的王安石都听说了。 王安石嘴上说是出去散心解乏,其实心里头就是想去瞧瞧这个传说中的姣娘到底啥样。 他打发随从抬着空轿子先回去,自己一个人溜达到姣娘家门口。 正好碰上姣娘出门,两人打了个照面。 王安石一看,这姑娘果然名不虚传,心里头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姣娘见来人不像坏人,也没多想,说了几句话就回家做饭去了。 王安石回去后,心里头就跟猫抓似的,翻来覆去睡不着。 第二天一大早就急吼吼地派人,带着厚礼,找了个媒婆上姣娘家提亲,要纳她为妾。 姣娘她爹一看宰相来提亲,心里直打鼓:宰相是好,可这年纪也差太多了吧? 可又不敢驳了宰相的面子。 没想到姣娘自己倒愿意,她说她仰慕的是王安石的才华,年纪不是问题。 刚过门那阵子,王安石对这个年轻貌美的小妾那是百般疼爱,再忙也抽空陪她。 可宰相的担子重啊,国事繁忙,时间一长,难免就冷落了姣娘。 姣娘心里也明白丈夫不容易,尽量体谅着。 可她才多大?正是青春年少、需要人陪伴疼爱的年纪。 日子久了,那份寂寞就像野草一样在心里疯长,没处说,也没人懂。 他瞅准了机会,看王安石不在家,就大着胆子邀请姣娘去花园看花。 姣娘心里空落落的,明知不合规矩,还是鬼使神差地答应了。 一来二去,两个年轻人,一个寂寞难耐,一个血气方刚,竟偷偷摸摸好上了。 纸终究包不住火。 府里的管家眼睛尖,瞧出点苗头,赶紧报告了王安石。 王安石一听,气得脸都青了,但他沉得住气,没声张,琢磨着要抓个现行。 他照样按点出门上朝,等轿子抬出去一段路,又悄悄折返回府。 他轻手轻脚走到后厨库房外头,果然听见里面传出男女的嬉笑声。 王安石气得浑身发抖,抬脚就想踹门进去。 可转念一想,自己堂堂一国宰相,家丑要是传出去,那脸往哪搁? 他硬生生忍住了这口气。 晚上一家人吃完饭,王安石单独把姣娘叫到自己房里。 他也不看她,自顾自拿起一本书,像是自言自语地叹道:“唉,老夫是老了,不中用了啊!” 姣娘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她和张任的事八成是露馅了。 求饶也没用,不如痛快认了。 她心一横,对着王安石说道:“老爷您贵人事忙,宰相肚里能撑船!” 就这一句话,像盆冷水,把王安石心头的火气浇下去大半。 他看着眼前年轻的小妾,再想想自己这些日子只顾着朝廷大事,确实把她晾在一边。 人家年纪轻轻,守着自己这个老头子,日子也难熬。 这么一想,他心里的怒气变成了愧疚。 老话说得好,“大人不记小人过”。 王安石琢磨着姣娘那句“宰相肚里能撑船”,越想越觉得在理。 自己身为宰相,这点容人的雅量总该有。 他最终没为难姣娘和张任,反而给了张任一笔银子,叮嘱他一定要好好待姣娘。 成全了这对年轻人。 姣娘和张任千恩万谢,带着王安石的成全和银子,离开了相府,去寻他们的日子去了。 时间过去近千年,王安石的故事依然在江西抚州老家流传。 当地的老百姓没忘记这位敢作敢为的“拗相公”。 抚州的王安石纪念馆这些年一直挺热闹,成了外地游客了解这位历史名人的窗口。 馆里头不光讲他变法那些大事,也把他和姣娘这段往事,当作他性格里宽厚一面的写照,悄悄讲给愿意听的人。 前两年有部讲宋朝的纪录片,里面也提到王安石,说他这个人,搞起改革来雷厉风行,九头牛都拉不回,可私下里处理家事,又能体现出人情味和度量。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这个人,千百年来让人评说不断。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王安石纪念馆:千年往事与“拗相公”的故乡印记》 央视纪录片《风雅宋》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