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睡了刘邦的女人,却被封为丞相,最后竟死于刘邦私生子之手 刘邦是继秦始皇嬴政之后,又一位伟大王朝的开创者,其历史功绩不可谓不大。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刘邦却让这一宏伟愿景化为现实。 老话说得好,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少不了一位默默支持他的女人。 这个“他”,叫审食其,一个在《史记》里只占寥寥数笔,却藏着刘邦王朝最隐秘故事的人。 你可能不知道,他没带过一兵一卒,没打过一场胜仗,却能从沛县一个普通门客,爬到汉朝丞相的位置,连刘邦都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背后,绕不开刘邦的结发妻子吕雉。 这事得从刘邦刚起兵那会儿说起。公元前209年,刘邦在沛县扯旗反秦,把老爹刘太公、妻子吕雉和一双儿女扔在家里,自己带着弟兄们杀出去抢地盘。 兵荒马乱的,家里总得有人照看,刘邦挑来挑去,选了审食其。为啥是他?审食其嘴严,会来事,更重要的是,他跟刘邦是一个村的,知根知底。 谁也没想到,这一照看就是五年。刘邦在外打胜仗、收降将,忙着跟项羽争天下,吕雉和刘太公却成了项羽的俘虏,被关在楚营里两年多。 那两年,楚军大营里刀光剑影,吕雉一个妇道人家带着老人,日子过得提心吊胆,全靠审食其跑前跑后打点,今天求看守多给个窝头,明天替刘太公挡几句呵斥。 有次项羽要烹杀刘太公逼刘邦投降,是审食其跪在帐外哭求,说“杀了老人只会让刘邦更恨您”,硬生生把这事搅黄了。 就这么着,吕雉对审食其渐渐有了依赖。楚营里的寒夜,她抱着吓得发抖的刘盈(后来的汉惠帝),听着帐外审食其跟看守周旋的声音,心里那点对刘邦的盼,慢慢掺了别的滋味。 等刘邦灭了项羽,把他们从楚营接回来时,吕雉看审食其的眼神,已经跟看旁人不一样了。 刘邦难道真不知道审食其和吕雉那点事?朝堂上的风言风语从没断过,连他最信任的张良都隐晦提过“后宫宜谨”。 可刘邦没动审食其,甚至在称帝后封他做了辟阳侯。为啥?因为他心里跟明镜似的:审食其没兵权,没根基,掀不起大浪 更重要的是,这人照顾了吕雉母子和老爹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杀了他,吕雉那里没法交代,还显得自己容不下功臣。 刘邦这辈子,最懂“权衡”二字,比起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私情,稳住家里的“大后方”更要紧。 吕雉掌权后,审食其的日子更风光了。汉惠帝刘盈在位时,曾想办了审食其,吕雉在后宫里又哭又闹,逼着刘盈放了人。 到吕后临朝称制,直接把审食其推上了左丞相的位置——这职位相当于当朝宰相,可他连奏章都看不懂,每天干的活,更像是吕雉的“传声筒”,朝堂上的事,全凭吕雉的意思办。 大臣们暗地里骂他“奸佞”,可看着吕雉那雷霆手段,谁也不敢明着跟他过不去。 审食其自己也知道,他的权力全拴在吕雉身上。吕雉病重时,他天天守在宫门外,连家都不回,可吕雉一死,陈平、周勃发动政变,诛灭吕氏宗族 审食其却没被牵连——不是他命好,是陈平觉得他没什么真本事,留着还能安抚一些老臣,就放了他一马,只免了他的相位。 本以为能安稳过完下半辈子,没承想,杀他的人,藏在刘邦的儿子堆里。 这人叫刘长,是刘邦在赵国时跟一个姓赵的宫女所生。当年赵姬因牵连罪案被关入狱,曾托人求审食其向吕雉说情,可审食其知道吕雉善妒,没敢多嘴,结果赵姬生下刘长就自杀了。 刘长从小跟着吕雉长大,表面上对审食其客客气气,心里那笔账却记了十几年。 汉文帝登基后,刘长仗着自己是皇帝唯一的弟弟,越发骄横。有天他揣着一把铁锥,直接闯进审食其家里。 审食其刚出门迎接,刘长劈头就骂:“你当年见死不救,害我母亲惨死,今天我来讨命!” 没等审食其反应过来,铁锥已经砸在他头上。审食其倒在地上时,眼睛瞪得溜圆,他大概到死都没想明白,自己躲过了刘邦的猜忌,熬过了吕后的倒台,最后竟死在这个看似温顺的“皇子”手里。 刘长杀了审食其,跑到汉文帝面前请罪,把母亲的冤屈说了一遍。汉文帝念及手足之情,没治他的罪。 可这事传开后,朝堂上下都在唏嘘:审食其这辈子,靠着吕雉的恩宠爬上高位,也因为吕雉的恩怨埋下祸根,他以为自己懂“依附”的学问,却忘了,帝王家的恩怨,从来都比权力更锋利。 你说审食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攀附权贵的小人?还是重情重义的“守护者”?或许都不是。 他只是乱世里一个懂得抓住机会的普通人,靠着别人的恩宠得势,最终也因为别人的怨恨丧命。 这大概就是权力场的规则:你站得有多高,脚下的“雷”就有多深,一旦靠山倒了,恩怨找上门,再风光的日子也会戛然而止。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