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评定军衔时,陈赓档案中找不到主力师师长的记录,按规定无法晋升大将。眼看十大将中要少他一个,陈赓灵机一动,找到昔日战友李聚奎:“老李,过几天我跟徐立清说我是接替你当的师长,你就这么说!“ 陈赓这人,命硬,脑子也活。1903年,他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将门之家,爷爷是湘军将领,家里有点底子。他小时候就聪明,性格还挺幽默。 1916年,13岁的他跑去当兵,加入湘军,从二等兵干起。那时候讨伐吴佩孚、赶走张敬尧,他都跟着掺和,靠胆子大升到了上士。 1922年,陈赓加入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路。1924年,他考进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当连长。东征时,他打仗不要命,还救过蒋介石,挺受赏识。 可国共一分家,他没犹豫,直接跟共产党走。1926年,他去苏联学情报技术,1927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当营长。会昌那场硬仗,他腿上挨了一枪,还硬撑着指挥。 起义失败后,他转到上海干情报,护送过不少党的领导人。1931年,陈赓去了鄂豫皖苏区,当红四方面军师长,带着部队打了不少硬仗。 1933年,他又受伤,去上海治病时被抓,关在牢里也没屈服,最后被放出来。1934年,他参加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手指还被子弹打穿了,硬是咬牙走完。 抗战时,他当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神头岭、响堂铺这些仗打得日军头疼。解放战争中,他带第四纵队,参加淮海、渡江战役,功劳不小。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没闲着,去越南和朝鲜帮着打仗。1952年,他接手筹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亲自抓教学,培养了一堆国防科技人才,像“两弹一星”这样的项目,都有他的贡献。陈赓这辈子,真称得上是个传奇。 1955年,解放军搞军衔制,评大将得看资历,尤其是红军时期有没有当过主力师师长。陈赓打仗那么猛,可档案翻出来一看,傻眼了——红军那段主力师师长的记录没了。 战乱加上时间久,纸头子早不知道丢哪去了。评定小组翻着发黄的档案,怎么也找不到证据。这下麻烦大了,按规定,他够不上大将,眼看着十大将名单里要少了他一个。 陈赓这人,关键时候从不慌。他脑子转得快,立马想到老战友李聚奎。李聚奎是红军主力师师长,跟陈赓一起打过仗,关系铁得很。 陈赓找到李聚奎,开口就说要他帮忙“作证”。李聚奎也没多想,直接答应了。过了几天,徐立清来核实陈赓的履历,问李聚奎有没有这回事,李聚奎拍胸脯说:“有,陈赓是接我的师长。”就这么一句话,陈赓的档案补上了关键一笔,评定顺利通过,他保住了大将军衔。 这事听着简单,可背后全是战友的情谊。陈赓靠自己的机智,加上李聚奎的仗义,硬是把危机变成了笑谈。 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里热热闹闹,授衔仪式开始了。陈赓穿上军装,从周恩来手里接过大将命令状。那一刻,他总算松了口气。 毛主席还跟他开了个玩笑,说跟着共产党比跟着蒋介石有出息。陈赓乐了,直说这大将不是主席给的,是李聚奎给的,大家听了都笑起来。 授衔后,陈赓没歇着,继续干实事。他把精力扑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上,亲自设计课程,挑老师,培养了一大批军事科技人才。 学院建好后,为国家国防事业出了不少力。1961年3月16日,陈赓因病去世,才58岁。他的智慧和奉献,成了军队里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