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22岁的蔡锷迎娶29岁的刘长姑,可是等花轿到了门口,新娘却坚持不肯出嫁,蔡锷被弄得下不来台,突然,就有一个姑娘站了出来,她说:“我嫁!”婚后7年,蔡锷成为了省长;婚后11年,更成为了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 “我死也不嫁他。”刘长姑声嘶力竭地吼道。因着新娘的突然反悔,一场本该喜庆的婚礼现场,气氛却凝固到了冰点。 蔡锷站在门口,脸色铁青。他22岁,刚从日本留学归来,前途无量,却在这一天被当众羞辱。刘家是当地望族,而蔡家只是小商贩出身,刘长姑自小娇生惯养,根本看不上这个穷小子。她比蔡锷大7岁,早已心有所属,如今被逼履行婚约,怒火中烧。 就在场面僵持不下时,一个年轻女子站了出来,声音清脆而坚定:“她不嫁,我嫁。”众人回头一看,竟是刘长姑的妹妹刘森英。19岁的刘森英从人群中走出,稚嫩的脸上写满坚定。这个平时温顺的二小姐,此刻却展现出惊人的勇气。 刘森英从小就听闻蔡锷的事迹,知道他远渡重洋去日本求学,学习先进的军事知识,她仰慕蔡锷的才华,认定他绝非池中之物,日后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她缓缓走到花轿旁,轻轻提起裙摆,迈出优雅地一步,坐上了花轿。 蔡锷掀开盖头时,烛光摇曳下,才发现新娘换了人。他先是微微一怔,眼神中满是惊讶,随即眼眶微微泛红,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声音有些哽咽,郑重说道:“今日之恩,我蔡锷铭记于心。” 婚礼照常举行,红烛摇曳,喜字高挂,只是新娘换了人。婚后,蔡锷为妻子改名刘侠贞,既是感恩她当日挺身而出的勇气,也是期许她能成为一个有侠义精神的女子。 历史的戏剧性往往超出想象。那个被嫌弃的穷小子,其实是近代中国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 蔡锷在日本士官学校以优异成绩毕业,与蒋百里、张孝准并称中国士官三杰。1911年他率新军发动重九起义,光复云南。1915年又第一个举起反袁大旗,打响护国战争第一枪。 然而,即便是英雄,其婚姻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有着不为人知的遗憾。刘侠贞虽贤惠,每日都会精心为蔡锷准备饭菜,将家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然而她却难以理解丈夫的革命理想。她看着蔡锷整日忙碌于革命事业,常常夜不归宿,心中满是担忧与不解,却又不知如何表达。 在云南期间,蔡锷结识了进步女性潘蕙英。潘蕙英读过新式学堂,思想开放,她与蔡锷交谈时,总是能理解他的想法,与他探讨国家的前途命运。他们常常在月光下漫步,谈论着革命的理想与未来,彼此的心灵逐渐靠近,她成为了蔡锷精神上的知己。 1916年11月8日,蔡锷因喉癌在日本福冈病逝,年仅34岁。临终前,他嘱咐把积攒的3000银元分成两份。2000元给刘侠贞养老,1000元作潘蕙英教育经费。两位女性都用一生兑现了对他的承诺。刘侠贞守寡终老,潘蕙英终身未嫁,将全部精力投入女子教育事业。 信息来源: 蔡锷的传奇人生|《湖南民建网2016-04-25》 文|何夕 编辑|史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