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福州军区被撤,司令员江拥辉远赴北京开会,却发现自己并无新任命,回到福建面对各部队的邀请,回绝道:我不能去干扰你们工作,给你们添麻烦! 江拥辉司令怎么也想不到,接任福州军区司令员职务还不到三年,就要面对被裁军的局面,但这是国家发展所需,作为司令员必要服从命令。 1985年,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100万。 这场百万大裁军,是中国将国家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贡献,但是对军队内部而言,这意味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担任"百万大裁军"的总责任人是何正文,作为这场改革的一部分,福州军区被列入整编计划,与南京军区合并,实际上意味着福州军区的撤销。 对于福州军区司令员江拥辉而言,这场改革带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福建军区成立于1956年7月1日,叶飞、韩先楚、杨成武等赫赫有名的将军先后担任过司令员。 1983年10月江拥辉接任,他为能够在福建军区历史写上自己的名字深深自豪,但是仅仅两年后,他却面临着为军区画上句号的任务。 当军区调整的消息公布后,福州军区的许多官兵难以接受这一现实,有人建议江拥辉去向上级争取保留一些单位,甚至有人情绪激动地表达不满。 面对众人的期待,江拥辉却坚定地摇头:"大裁军是全国全军的大事,你去争取,我去争取,上面怎么办?制定的政策怎么能执行下去呢?" 在裁军消息公布前,江拥辉和其他军区领导被召到北京开会,当新组建军区的领导名单宣布时,在场的人都注意到,江拥辉的名字并未出现,当时会场里有短暂的沉默,而江拥辉则神色如常,默默将文件对折收起。第二天军委领导找他谈话,告知他将正式离休。 江拥辉并非普通军人,16岁时他就参加了红军,经历了长征的艰难险阻,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天津战役中表现出色,在广西剿匪战斗中,他将部队化整为零,专挑雨季封山时进剿,追击顽匪七天七夜,立下赫赫战功。 令人敬佩的是他在朝鲜战场的表现,作为38军副军长和军长,江拥辉带领部队屡建奇功,尤其以快速行军和边打边走著称,被称为"天下第一纵"。 在第二次战役中,他指挥部队穿插百里,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中强渡清川江,切断了美军退路,彭德怀为此写下"三十八军万岁"的赞词。 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期间,江拥辉几乎没有离开过海防一线,他踏遍每个前沿哨所,甚至亲自测试哨所的夜间电台信号,对防御工事和补给点了如指掌。 有一次演习突遇台风,登陆艇在浪中打转,参谋劝他回岸,他却攥紧栏杆说:"当兵的怕风浪?笑话。" 当福州军区被列入整编计划,与南京军区合并时,江拥辉拒绝了所有告别性质的安排和各部队的邀请,他说:"我不能去干扰你们工作,给你们添麻烦。" 他全身心投入移交工作,从整体方案制定到具体细节,亲历亲为,清点了整整3700多箱物资,确保万无一失。 1985年8月30日晚,江拥辉拨通了南京军区司令向守志的电话:"向司令员,我正式向您移交,福建军区的一切指挥权,从此归属于南京军区,"电话挂断后,他脱下作战服上的臂章,交给文书保管,静静离开了军区大院。 离休后,江拥辉回到沈阳的普通住宅,拒绝了专车与警卫,他用三年时间手写完成了《三十八军在朝鲜》一书,三十多万字记录着那段烽火岁月。 1991年2月13日,这位开国少将在沈阳逝世,享年74岁,江拥辉的骨灰被安葬在辽宁观陵山艺术园林将军园,英雄的事迹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