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淄博发布
前不久,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企业名单,我市4家企业入选,分别位列第37、77、83、96位。
这是来自我市新医药产业链上的最新动向。全国百强,意味着企业在规模、创新力和行业影响力上都走在前列。这场被誉为“中国医药行业信息风向标”的盛会,再一次印证了淄博新医药产业的硬核实力。
事实上,淄博新医药产业早已成为这座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作为淄博“四强”产业之一,新医药产业是重点培育打造的20条产业链之一,在全市产业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近年来,这个产业不断涌现出令人欣喜的消息:2023年,淄博医药行业工业总产值在山东省和全国地市排名中名列前茅;2024年,淄博新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2025年一季度,这一数据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在国内医药产业深度激荡变革的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创新药同质化竞争加剧、商业化回报周期长、技术储备不足导致源头创新能力薄弱、产业链上的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哪一个困难都能压倒一个医药企业。然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越是困难,越是体现出奋斗的珍贵。凭借着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做优产业链,不断开拓新市场,淄博新医药走出了一条穿越经济周期的可行路径。
今年4月,新华医疗召开新华“泰阿”智能环形在线自适应放疗系统新品鉴定会,向行业展示了他们的突破性成果。“智能化程度高、临床适配性强、国产化突破显著。”会议现场,放疗专家这样评价道。该系统采用了突破性环形机架结构,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成果,这一新品将助力新华医疗实现国产高端放疗装备的里程碑式突破,再次点燃淄博新医药产业科技创新的火炬。
鉴定会现场
新产品、新技术,是一个医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淄博的药企深知这一道理。新华医疗作为山东好品牌,牵头建设了山东省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还与山东理工大学共建医工交叉融合创新研究院、智慧物联研究中心,为的就是增强协同创新的能力。在持续创新努力下,企业医疗器械板块的九大产品线覆盖放射治疗及影像等多个关键领域,全系列共有1.4万余种产品,成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中产品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
构建起稳固的产业链,才能支撑起一个产业的四梁八柱。目前,淄博市新医药产业有两条主导链条,一条是医疗器械,另一条是化学制药。在医疗器械方面,淄博形成了以高端医学影像、植入介入器材、体外诊断、制药装备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在化学制药方面,则形成了医药中间体—特色原料药—特色辅料—高端制剂和CRO服务的完备产业链条。
在医疗器械领域,突破痛点、解决难点是特色。新马制药针对国内外抗肿瘤药生产设备价格差异大,导致药价高昂的痛点,研发出适合高活性药物生产的全密闭生产线;华致林针对医药包装材料多用铝箔,污染性高、价格高的现状,研发出高阻隔复合膜产品,将价格减少了30%以上……这些企业攻克行业“卡脖子”技术,以技术破局助推产业升级。
在化学制药领域,规模大、创新动能足是特色。新华制药聚焦于全产业链的新产品研发,逐一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国际垄断难题与行业瓶颈;齐都药业不断上项目、扩规模,产线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重大突破……这些企业作为化学制药企业的重要代表,塑强了淄博市新医药产业的竞争力。
双链协同,让淄博新医药产业不卡链也不断链。这两大主导链群的产业规模、产品门类多年位居山东省前列,给了淄博新医药产业行稳致远的底气。
市场认可,是产业竞争力的直观体现。瑞阳制药的多款产品点燃市场热情,英科医疗的丁腈防护手套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山东药玻今年一季度出口总值更是同比增长15%……这些企业凭借技术攻关和卡位细分赛道,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而为了能够更好地开拓市场,还有许多企业主动寻求破局,它们在外建设生产基地、研发中心,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山东药玻生产车间
当前,淄博市新医药产业重点产品市场优势突出。全市拥有4家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一;产业内拥有7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占全省总数的35%;拥有9家上市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布洛芬、模制抗生素玻璃瓶、消毒灭菌设备等30余个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历经磨砺与淬炼,新医药,已经成为淄博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赵培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