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播撒共治种子,结出共富果子,北仑戚家山破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

潮新闻通讯员曹琭记者周松华

“孩子们的安全和学习不能没人管,我们得想办法搭把手,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去处。”7月9日,宁波北仑区戚家山街道渡头社区里,社区网格员徐奇敏、“共享妈妈团”志愿队负责人、党员代表、居民骨干等聚在一起,讨论社区“邻里微家”活动室开放事宜,为“小候鸟”打造一个“暑期驿站”。

作为典型的工业型街道,戚家山辖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占比超过70%。面对这一特殊群体,街道党工委加强党建引领“五社联动”,通过组建房东联盟、培育社会组织、搭建共治平台等举措,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路径,为基层治理赋能。

变“收租者”为“服务者”

在渡头社区,九成以上的居民自建房都是出租房,基础设施薄弱,人员结构复杂。戚家山街道深入落实北仑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三提行动”工作要求,通过激活房东群体、搭建融入载体、培育自治力量,努力破解流动人口“融不入、留不住、管不好”困境。

2022年初,街道和社区以重点人员排查为契机,组织网格长和微网格长联合行动,厘清了社区数百名房东的信息,并针对出租屋密集、人员流动频繁的“倒挂”现实,将房东群体作为关键治理力量,按照“以房管人”的理念,创新组建“筑宁家”房东联盟,定期组织提能培训,评选星级示范房东,加强出租房规范管理,以此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格局。

“减房租、帮带娃、送礼物,我们的房东简直就是‘中国好房东’。”租客郝祥芬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租住在渡头社区居民朱仟顺家中。不久前,因家庭变故,郝祥芬的丈夫不得不先回老家处理事务。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不仅要独自承担家庭的重担。房东朱仟顺得知她的情况后,主动提出帮助郝祥芬接送孩子上下学。从那以后,他每天都按时接送两个孩子,还经常给他们买好吃的、陪他们玩。在孩子们心中,朱仟顺就像“爷爷”一样亲切和温暖。

“街道依托房东联盟这一重要抓手,有效做好流动人口的‘前端’管理,厘清他们的基础数据、需求清单、专业特长等信息,让房东成为流动人口在第二故乡安家的‘领路人’。”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联盟已辐射全街道,以房东为纽带,引导新租户到社区报到,完善租户报备、房东上报、网格排查机制,通过实现房东群体的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进一步促进邻里守望、文化传承、社区自治、新老居民融合。

从“被服务”到“共参与”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质效,戚家山街道依托“一站双中心”,打造“友邻党建益戚共治”工作品牌,充分挖掘社区骨干能人,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打造基层治理融合平台,聚焦新老戚家山人“需求端”,做优服务“供给侧”,协同多元善治力量构筑共融共享新格局,绘就新老居民幸福新图景。

2019年暑假,“五四乡帮”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街道和社区的帮助下,办起了“萤火虫”亲子营,为孩子们带来剪纸、绘画、绘本阅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避免了让“小候鸟”成为“二次留守”儿童。

今年是该项目开展的第七个年头,“今年我们不仅设立了分会场,还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专业优势,设计了绘本阅读、非遗手工等多样化课程,既保证趣味性,又注重教育意义。”“五四乡帮”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清强介绍。

在认真推进新市民服务咨询窗口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上班族时间冲突难题,由“五四乡帮”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提供“夜间帮办”服务,代办暂住证、解答政策咨询,解决居民“时间差”痛点,该组织还获评宁波市百佳社会组织荣誉称号。

由“陌生人”到“一家人”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用相知相守换地久天长……”每年中秋前夕,蔚斗一区小区广场就会响起《因为我们是一家人》这首歌的旋律。

这个以外来人口为主的小区,自2018年举办首届百家宴起,如今已经变成一种传统。“每次百家宴都能品尝到各地美食,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特别温暖。”连续参加了五届百家宴的居民李阿姨说。

蔚斗社区的百家宴、东升社区的文艺团队、渡头鹰山的居民议事……戚家山街道以“五社联动”为核心的多元共治路径,切实激活了社区内生动力,提升了治理效能和满意度。

“独在异乡为异客,但是我们到这里没有感到是外乡人,特别温暖。”新戚家山人何玉伟说。走出小家,融入大家,互帮互助,和睦友爱,这样的温暖场景时常上演。如今的戚家山街道不断深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以暖心服务凝聚人气,以实际行动增强辖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