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五角大楼直接插手稀土生产,美国唯一一家稀土企业剥离中国控制? 美国国防部前脚刚宣

五角大楼直接插手稀土生产,美国唯一一家稀土企业剥离中国控制? 美国国防部前脚刚宣布斥资 4 亿美元成为本土唯一稀土生产商 MP Materials 的最大股东,后脚华尔街就用股价飙升 50% 的疯狂反应送上 “贺礼”。 这场看似风光的资本运作背后,实则藏着美国稀土供应链 “火烧眉毛” 的焦虑 —— 当 F-35 战斗机生产线因缺稀土被迫减速,当福特汽车工厂因磁体断供陷入瘫痪,五角大楼终于坐不住了。 可这出 “国家队救场” 的戏码能奏效吗?明眼人都看出,这场豪赌从一开始就带着先天缺陷。 作为全球第二大稀土矿的实际控制者,MP Materials 表面风光无限,实则命脉仍攥在中国手里 —— 其开采的氟碳铈矿 80% 需运往甘肃提炼,中国盛和资源更持有近 10% 股份并掌控市场渠道。 即便五角大楼在协议里强行加入 “终止对华出口矿石” 条款,也改变不了技术代差的残酷现实:美国每吨稀土加工成本比中国高出 40%,而掌握核心萃取技术的工程师,可能比稀土矿本身还稀缺。 更讽刺的是,这场 “去中国化” 运动的操盘手们,自己都在打太极。 MP Materials 首席执行官信誓旦旦表示 “这不是国有化”,却不得不承认国防部已成为 “经济上最大的股东”。 这种微妙的平衡,恰似美国稀土战略的缩影 —— 既想摆脱依赖,又离不开中国技术输血。 就像那座计划 2028 年投产的新工厂,即便年产能达到 1 万吨,也仅是中国 2018 年磁体产量的零头,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这场资源博弈的棋盘上,中国的反制手段堪称教科书级别。 当五角大楼宣布入股的同一时刻,包钢股份与北方稀土同步上调稀土精矿价格,将不含税价格推至 19109 元 / 吨,用市场杠杆给这场豪赌浇了盆冷水。 更绝的是 “民用放行、军工卡死” 的分流策略:虽然批准对美企发放稀土许可,但有效期仅 6 个月且仅限民用,同时对德国大众恢复 70% 供应量却要求提交使用报告,精准卡住了美国的 “七寸”。 这场稀土战争的深层困局,本质是全球化产业链与地缘政治博弈的碰撞。 美国试图用资本强行重构供应链,却忽略了稀土产业 “十年磨一剑” 的特性 —— 从开采到分离,从提纯到加工,每个环节都需要数十年技术沉淀和庞大人才储备。 正如上海咨询公司专家所言,西方要实现真正的供应链独立,至少需要 10 到 20 年时间,而这期间的成本可能高达数万亿美元。 如今,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仍在继续。 当 MP Materials 的股价在资本市场狂欢时,现实中的稀土矿渣堆里,美国工程师们还在为攻克分离技术的 “哥德巴赫猜想” 绞尽脑汁。 或许正如那座新建的 10X 工厂名字所暗示的,美国需要的不是十倍的产能,而是十倍的耐心和智慧。 这场博弈的终局会是怎样?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一起见证历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