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药"不能停!千年药都玩转舌尖上的养生潮

从神农尝百草到现代餐桌

药食同源中国人刻进DNA的养生智慧

随着时代发展药膳迎来了新的蝶变

一片冰镇天麻刺身蘸上琥珀色蜜汁

柠檬汁水滑落的瞬间

折射出千年药都樟树的当代新生

01千年药香里的饮食密码

樟树,这个因树得名、因药兴市的城市,早已将中医药基因刻进血脉。东汉道学家葛玄在阁皂山采药炼丹时,或许未曾想到,他教山民用马齿苋炖汤对抗时疫的举动,会开启一段跨越千年的药食传奇。

葛玄之后,他的弟子葛洪在其医药著作《肘后备急方》中载有诸多药膳配方。

悠久的药膳历史和丰富的民间传承为今天药都药膳的兴盛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这句流传千年的谚语,道尽这座赣江之滨小城的药业荣光。2010年,“樟树药都药膳制作技艺”正式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道连接古今的桥梁,一端是葛玄炼丹的炉火,一端是当代人的养生餐桌。

02餐桌上的中药传奇

走进樟树任何一家老字号餐馆,菜单上必能看到几道镇店药膳。这些菜肴将中医学、中药学、营养学、烹饪学熔于一炉,形成独具一格的养生美食。

最负盛名的当属“八宝养生鱼”:厨师取整条鲤鱼巧妙去骨,将肉茸与枸杞、苡仁、芝麻、红枣等八味药材调和,灌入鱼腹蒸制。这道药膳宽中下气、健脾益肾,堪称“可吃的处方”。

而“天麻童子鸡”将仔公鸡与野生天麻、枸杞同蒸,汤清味醇,兼具补虚益气、补脑益智之效。相传三国时,曹操便是食了这味药膳,偏头风得以缓解。

在樟树人看来,药膳的精髓在于“五味调和”:药材要炮制精细,无假无霉变;食材需新鲜无公害;配伍需谨守相生相克;烹调更讲究火候到家。

“它既是药中珍品,又是食中佳肴。”当地药膳研究会专家黄少平道出真谛,“每道菜都有其养生价值”。

03破壁者的创新实验

“全国独一份的冰镇柠檬天麻,就源于一次味觉突围。”樟树市熹园草堂(药都药膳)执行董事陈辉回忆在亳州初尝天麻刺身时,那抹挥之不去的涩味成为创新的起点。加入柠檬汁的灵感闪现,不仅化解了涩感,更让天麻的脆嫩在酸甜衬托下惊艳舌尖。

同样的创新思维贯穿全店:长白山三年鲜人参蒸制后现切现吃,价格亲民;石斛苗榨汁和入面皮,做成翡翠色的饺子和包子;阿胶与去骨猪手缠绵相拥,成就女性食客最爱的养颜圣品。

“药膳不是简单堆砌名贵药材。”樟树药膳研究会专家黄少平指出,“真正的精髓在于科学配伍”。樟树每道药膳配有专属配方卡,且出自国医专家之手,功效与口感兼具。

熹目草堂菜单上,目前有60多道药膳,其中天麻童子鸡、草堂药膳鸭、冰镇天麻刺身成了店里的“三巨头”,点单率超高!

在樟树“中医药文化夜市”上,他们的石斛鲜肉包、药材小龙虾引来食客如云。当杜仲、天麻等药材邂逅麻辣小龙虾,既保留宵夜狂欢的畅快,又添健脾养肝的温柔守护。

04药香里的城市新生

樟树的药膳,早已不是深藏典籍的古方,而是热气腾腾的城市烟火气。

江西樟树药都药膳研究会,不断挖掘创新,推出了近300道药膳,并陆续在《中华美食药膳》杂志发表。2008年,樟树举办了首届“中国药都国际药膳养生文化旅游节”,邀请了美国、韩国等海内外200余名烹饪大师、营养专家和美食专家参与,反响热烈。如今,药膳美食展、药膳养生文化专题讲座、药膳养生宴专家研讨等活动已成常态。

从国际性节庆到接地气的中医药文化夜市、药膳美食展,樟树人把“吃出健康”玩出了花,更让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这份传承千年的养生智慧,如今正搭乘“养生潮”快车,从古籍药方、专业研究室、老字号厨房,一路开进热闹的夜市、家庭的餐桌、年轻人的宵夜清单里。

千年药都的“药香”

不再是高阁古籍里的符号

而是弥漫在街头巷尾的鲜活气息

飘进千家万户

飘向世界各地

书写着传统中医药在当代的“新生”故事

此条为推广信息

不代表本号观点

如有违规请联系

我们将及时处理

以上内容不视为任何承诺

(转自:都市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