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刚警告完中国,后脚就动真格了!印度二话不说,猛砸250亿卢比,下定决心要自己开采稀土。 今年 4 月,中国为了反制美国的关税战,对 7 类中重稀土实施了出口管制。这一下,印度可慌了神。他们每年从中国进口的稀土占总需求的 60%,特别是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机这些关键产业,都得靠中国的稀土永磁体。 政策一收紧,印度的稀土进口量从每月 2270 吨暴跌到不足 400 吨,汽车厂、电子厂叫苦连天,甚至传出要停产的消息。没办法,印度政府只能一边跟中国谈判,一边自己想辙。 印度的稀土储量其实不少,有 690 万吨,全球第三。可问题是,他们的开采和加工技术太落后了。中国能把稀土提纯到 99.9999%,印度连基础的分离技术都得依赖日本。 更要命的是,印度的稀土矿大多分布在海滩砂矿里,开采难度大,环保要求高,成本比中国高出 30%-50%。而且,他们缺乏从开采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人才也严重不足,高校里连稀土专业都没有。 这次印度政府拿出 250 亿卢比,目标是在 7 年内扶持 3 到 4 家企业,生产 4000 吨钕和镨磁铁。听起来挺宏伟,但钱根本不够用。 开发一座新矿山至少需要 400-800 亿卢比,这 250 亿还得分摊到技术研发、设备采购、企业补贴等多个方面。专家算了一笔账,就算印度把钱全砸进去,也只能勉强维持基本运作,根本谈不上技术突破。 更麻烦的是,印度的信誉度不高。历史上,他们的很多项目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比如 “光辉” 战机研发了几十年还没完全成型。 这次稀土计划,虽然 Vedanta Group、Sona BLW 等企业表现出兴趣,但大家心里都清楚,没有补贴,投资回报率就是负数。而且,印度政府的政策朝令夕改,外资企业不敢轻易下注。 国际合作方面,印度也没占到多少便宜。他们想跟美国、日本合作,但人家只是嘴上支持,实际投入有限。 最近跟蒙古国签了协议,想绕开中国运输稀土,可运输路线得经过俄罗斯,地缘政治风险太大。就算运到了,印度的加工技术还是跟不上,最后还得依赖中国的技术。 中国这边,早就看透了印度的心思。一方面,中国掌握着全球 90% 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从开采到应用的全产业链优势明显。 另一方面,中国建立了动态追踪系统,每一批出口的稀土都有 “数字指纹”,一旦发现转卖或违规使用,立刻断供。 之前印度企业 Sona BLW 伪造承诺书,把从中国进口的稀土转卖给欧美,结果被中国直接拉黑,后续订单全部取消。 印度的这次 “豪赌”,本质上是想在全球供应链中争取更多话语权。但现实是,他们的技术、资金、产业链都存在致命短板。 就算真能生产出稀土,质量和成本也没法跟中国竞争。美国智库 CSIS 说得很直白:印度不可能取代中国,但可以作为补充来源。 对于中国来说,稀土不仅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一张战略牌。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产业链控制力,短期内难以撼动。印度想通过砸钱来打破这种格局,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且,中国的稀土政策是基于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不会因为外部压力而轻易改变。 最后,还是得劝劝印度。与其花冤枉钱搞重复建设,不如老实实跟中国合作。中国一直秉持开放态度,只要符合规定,稀土出口审批流程是透明的。 印度要是真想发展稀土产业,不如先把技术短板补上,把产业链建起来,再谈自给自足。否则,这 250 亿卢比,很可能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