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花今年58岁,住在北方一个小县城里。
老伴儿前几年去世,留下她和儿子王建国相依为命。
王建国大学毕业后在南方大城市工作,娶了个城里媳妇,叫李娜。
张翠花最期盼的就是儿子回家过年,但自从儿子结婚后,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今年,眼看着又要过年了,她按捺不住心中的思念,给儿子打了电话。
电话里,儿子支支吾吾的,说工作忙,可能走不开。
张翠花一听急了,声音也大了几分:“啥工作能比过年还重要?
一年到头就盼着你们回来,你可不能不回来啊!”
儿子被说得无话可说,只好把电话递给李娜。
张翠花满怀期待地想着和儿媳好好聊聊,谁知李娜开口就是一句:“妈,不是我们不想回去,主要是回去的花销太大了。
光是给您和亲戚朋友的礼金,加起来就要两万多,这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我们也要生活啊!”
这句话让张翠花愣住了,心顿时凉了半截。
两万块钱?
她知道城里人花钱大手大脚,可没想到过年回家竟然要花这么多钱。
金钱困扰下的亲情冲突张翠花放下电话,心里五味杂陈。
为了儿子的教育,她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
家里穷得叮当响,她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省吃俭用,总算把儿子供出来了。
记得一个冬天,她穿着单薄的衣服在田里挖土豆,手都冻僵了。
儿子看她可怜,跑过来帮忙,结果一不小心摔断了腿。
为了治病,张翠花卖了家里的能卖的东西,还借了不少钱。
好在儿子理解她,学习特别努力。
后来考上了大学,张翠花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了。
儿子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她也替他高兴。
可是,儿子娶了个城里媳妇后,变得越来越陌生了。
以前,他会经常打电话问候她的身体,现在一年也就几个电话。
更让她难受的是,李娜对她很冷淡,每次去城里看他们,李娜总是爱答不理的。
城里媳妇的冷漠与母亲的心酸有一次,张翠花不小心把李娜新买的沙发弄脏了,李娜对她横眉冷对,让她心里特别难受。
张翠花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这个农村老太配不上他们城里人了。
她邻居王婶的儿媳妇对她特别好,经常买东西、带出去旅游,王婶逢人就夸儿媳好。
张翠花也羡慕,希望自己的儿媳能像王婶的儿媳一样对她好。
但是,现实总是那么残酷。
张翠花还记得儿子结婚时,李娜家要了十万块钱彩礼,她东拼西凑才凑够了,为此卖了老家的房子,现在住在村委会安排的房子里。
张翠花觉得李娜家有点过分,但为了儿子的幸福忍了下来。
现在想想,张翠花觉得自己真傻:为了儿子付出这么多,可他却越来越疏远她,甚至过年回家都要考虑花销问题。
张翠花越想越委屈,眼泪直流。
她不知道,自己的晚年生活,到底该怎么办。
一个小县城老人的孤独与期望张翠花擦干眼泪,决定再给儿子打个电话。
她语气平静地对儿子说:“建国,妈知道你们在城里生活不容易。
如果实在没钱,就别回来了。
妈一个人也能过个好年。”
电话那头,儿子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地说:“妈,对不起。
我知道您心里难受。
其实,李娜不是故意这么说,她只是觉得压力太大了。
您也知道,现在城里生活成本很高,我们每个月都要还房贷,还要养孩子,确实不容易。”
张翠花叹了口气,说:“妈知道你们不容易,但也不能忘了本。
妈辛辛苦苦把你们养大,不是为了让你们在城里享福,而是希望你们能过得幸福。
如果你们觉得回家是个负担,那就算了。
妈不想让你们为了钱而烦恼。”
儿子听了这番话,似乎有些感动,说:“妈,您放心吧,我会和李娜好好商量,争取过年回家看看您。”
张翠花听后,心里稍微安慰了一些。
她知道儿子心里还是有她的,只是迫于现实,不得不考虑实际问题。
也许,这就是生活吧,充满了无奈和妥协。
张翠花不知道,儿子和儿媳最终会不会回来过年,但她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如果他们不回来,她就一个人在老家过个清静的年。
也许这样也好,至少她可以不用为了钱而烦恼,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
结尾张翠花站在窗前,看着外面渐渐昏暗的天空,心里充满了茫然。
她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或许,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人生本来就是充满了不确定和无奈,但无论如何,她仍然希望在这条充满挑战的路上,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和慰藉。
这样的期望,也是所有普通人心中,最深处的牵挂。